首页 >> 奇闻异事

古代以哪种鸟作为婚娶时的聘礼

2023-03-28 奇闻异事 432 作者:网友投稿

古代以哪种鸟作为婚娶时的聘礼

2500多年前,两个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与老子,碰面了。

少年孔子见到长者老聃,向其请教周礼之义。千百年后,“孔子问礼于老子”便成了一桩美谈。

有趣的是,在出土的汉代石刻画像中,孔子见老子时,还带了一件“礼物”。这件被古人称为“贽”的见面礼,正是大雁,也叫鸿雁。

古人用雁作为“贽见礼”,并不稀奇。秦汉以降,大雁成了古代迎亲礼中的必备之物。在古人嫁娶六礼之中,除“纳徵”之外,其余五礼都需以雁为“贽”,这被称作“奠雁”之礼。

那么,雁是如何与礼联系到一起的呢?


一、古人常赋予动物以新含义

孔子用雁为“贽见礼”这件事,虽未见史料记载,但它的可信度却很高。

据《仪礼·士相见之礼》记载:“士相见,宾见主人要以雉为贽;下大夫相见,以雁为贽;上大夫相见,以羔为贽。”

在汉朝人的心目中,孔子既然以宾客身份会见身为长者的老子,那他以雁为见面礼,自然是在情理之中。毕竟,孔子一直在为“恢复周礼”而奔走,这也是他的理想之一。

为何在周朝的礼制中,雁会被当成一种见面礼呢?

这与古人的“脑补”有很大关系。上古时期的先民,有着发散性思维。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动物,往往会因为种族的外貌、习性等因素,被擅长“脑补”的古人赋予各种新的含义。


以鹿为例。梅花鹿四肢修长,皮毛上带有色泽亮丽的斑点,性情也十分温和。如果它化作为女性,其出色外貌加上温和性情,将会使“她”成为古代男子疯狂追逐的求偶对象。正因如此,古代男女在嫁娶之时,男方往往会送给女方两张鹿皮作为聘礼。

就这样,鹿开始变得“抢手”。当时的男子为了彰显自己的“英雄气概”,也开始以猎鹿为荣誉。久而久之,猎鹿也衍生出了新的含义:它成为古人追逐权利的象征。

成语“逐鹿中原”,便指群雄并起,意欲争夺天下。此外,《史记》中还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说法。

同样道理,大雁之所以会与“礼”联系在一起,也是因为它的生活习性。


二、秩序与守节:大雁的象征

小学课文《秋天来了》中写道:“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每年秋天,大雁都会向南飞去,到了春天,它们就会飞回北方。在古人看来,这是守时的表现。在飞行途中,大雁总是排列整齐,因此古人便认为:大雁非常守秩序。

因此,班固才会在《白虎通义·嫁娶》中指出:“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逾越也。”

孔子拜谒老子,以雁为见面礼,便表示双方之间长幼有序;而古代迎亲礼中以雁为“贽”,不仅是希望男子家中不越序成婚,也是向女子提出了要遵从“三纲五常”的要求。


当然,雁的身上不仅有“秩序”,还有着“忠贞之情”。

据《周易·恒》记载:“曰妇人贞洁,从一而终也。”

古人经过观察,发现大雁往往成双入对;而且,雌雁与雄雁一旦结合,便生死相随、不离不弃,这便符合了古人对于妇女“从一而终”的要求。

是以,古人以雁为“贽”,也寄托了他们对新婚男女白头偕老、生死不弃的美好祝愿。到了后世(金末),元好问的一首《摸鱼儿·雁丘词》,更是直接将大雁的“生死相许”,推至巅峰。


三、“雁”与“鹅”的混淆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被元好问深情赞颂的“殉情之雁”,从物种角度来看,不一定是真正的“雁”,反而极有可能是一头“鹅”。

按古籍所载,早在先秦时期,鹅便是一种常见家禽。《庄子·山木》有云:庄子游山玩水,投宿到友人家,其友为招待庄子,欲杀“不鸣之雁”。

晚清王先谦在《庄子集解》中指出:“雁即鹅。”类似之说,亦可参考《尔雅·释鸟》:“舒雁,鹅。”

由此可见,古人口中的“雁”,在多数情况下,其实是“家养之鹅”。这便导致古籍中的“雁”与“鹅”常常混为一谈,无法区分出真伪。

如唐太宗时,吐蕃使臣禄东赞面见“天可汗”,便以黄金浇筑成一大鹅呈上,并直呼“圣功远被,虽雁飞于天,无是速也。鹅犹雁也,遂铸金为鹅以献”。


而以“鹅”代“雁”,又并非仅此一例。清代笔记中还指出:嘉兴一带的人迎亲,都遵循古礼,男女嫁娶,必有“奠雁”之礼。只是因大雁难寻,人们往往用“鹅”来代替。

鹅经常替代雁出现,这恐怕是“鹅”与“雁”混淆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古代文学以及各种民俗活动中,雁意象凭借本身丰富的象征意义,深受人们所喜爱。正因如此,雁的实用性越来越强。

然而,雁的数量毕竟有限,且受到季节制约;再加上它久居高空之上,非常人所能触及。雁的珍贵程度,可见一斑。为了解决大雁难寻的问题,古人便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雁的“平价替代品”——鹅。


因为从外观上看,雁与鹅的形状非常相像。在清代笔记中,同样载有“雁,状似鹅”以及“鹄(即天鹅),似雁而大”的说法。

除此之外,古人在偶然寻到雁之后,还习惯把它们与家鹅放到一起饲养。在长时间的驯养过程中,野生之雁失去了飞行能力,并逐渐与家养之鹅混为一谈。

南宋文学家洪迈,便曾将一只雁与一只鹅放到一起混养。这件趣事,还被他详细记录在了《容斋随笔》中:“久之,雁不自知其为雁,鹅不自知其为鹅,宛如同巢而生者,与之俱化,于是验焉。”

这么看来,雁与鹅有时可分而概述,有时却并为一谈。对于二者之区分,古代并没有一个详细的论述。

更有趣的是,当“鹅”取代“雁”之后,这种常见家禽也反而也继承了雁意象中的丰富含义。

吴妍人《烈鹅》便提到过“雄鹅被烹而雌鹅伤心致死”的描述。如此义烈之情节,自然取材于古时大雁的忠贞守节之意。

作者:瀛洲海客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仪礼》《周易》《史记》《白虎通义》《容斋随笔》《庸闲斋笔记》《雁鹅通用与古代雁意象话语》

古代提亲的聘礼

在中国古代一场婚礼的进行要经过多个步骤,其中男方向女方下聘礼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先秦时期,虽然已经出现了婚书这种具有契约性质的文件。

但是聘礼依然是男女方结成婚约的关键标志,只要女方接受了聘礼,那么婚约就已经缔结,因此古人对于聘礼十分重视。

在宗法制严苛的周代,不同阶级的聘礼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由于当时物质条件并不丰富。

因此聘礼的价值一般并不是很高,不过其中却蕴含了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畅想,具有特殊的文化含义。


在我国先秦时代的典籍中,对于平民阶级生活方式的记载有所缺失,因此我们对当时古人婚前赠送聘礼的内容知之甚少,不过从《诗经》等文学作品中,我们还是可以窥见当时流行的馈赠礼物。


挂满枝头的桃子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其中木桃就是桃子,而琼瑶则是美玉。

古人在向爱慕对象示好的时候,经常用桃作为礼物,这主要是因为古人将桃子看做多子多福的象征,桃木又有驱邪的作用,因此便用桃子来表达心意。

而收到桃子的女性用美玉作为回报,这在今天看来双方的付出似乎并不对等,但当时这种情侣互赠的礼物主要是为了表示内心的情感。

美玉代表着美好的品格,这是女子向心仪男子表示自身品格的高尚。


美玉

除了桃子之外,花椒也是先秦时期十分流行的定情信物,和桃子类似,人们选用花椒做聘礼也是希望在婚后自己能够像花椒那样“果实累累”。

繁衍出大量的后代,汉代时皇后所住的宫殿就被称为“椒房”,这也是希望其能够为皇帝多多诞下子嗣。


果实累累的花椒

除此之外,赠送女生鲜花和香草也是先秦时期的潮流,一方面这些美丽的植物可以改善女生的心情,另一方面有专家认为花卉是女阴的象征,这其实也是远古生殖崇拜的一种延续。

西方学者甚至认为赠送给爱人花草的举动起源于古老的巫术,赠送者希望以花草为媒介让对方和自己走到一起。


持花的女性形象

从以上的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先秦时期平民之间赠送的聘礼大多是生活中常见的花草植物。

这些东西虽然没有太高的经济价值,但是却蕴含着丰富的寓意,表达了双方对婚后生活的诉求。

在一众诉求中,繁育子孙是最为常见的,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农耕是最重要的生产方式,而在生产技术不发达的时期,劳动力就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源。

为了保障生活和家族发展,生儿育女就是婚姻中最关键的环节,因此聘礼中的常见物品多蕴含此类寓意。


先秦时期宗法制度十分严格,不同阶级人群之间所用的礼仪完全不同,相较于平民百姓在聘礼上的随意,士大夫阶级和统治阶级对于聘礼的内容有着十分详尽的要求。


周代婚服

在《仪礼·士昏礼》中对士大夫阶级的聘礼内容是这样记述的“玄纁束帛,俪皮,如纳吉礼,请期用雁”。

这说明当时的聘礼共包括三种东西,分别是布帛,鹿皮以及大雁,其中大雁在古代婚礼六个步骤中频繁出现,并不是聘礼所特有的,我们将在后文详细展开叙述。


布帛

布帛作为古代货币一样的存在,其是有着一定的经济价值的,这也可以体现出赠礼者对于这一仪式的重视,对于聘礼中送出的布帛,其数量和装饰方式都是有着明确规定的。

在先秦时期聘礼中送出的布帛一共有五卷,其中每卷布帛都要从两端向中间卷,然后再扎起来,这样就会有十个圆形的截面,这便是所谓“五两十端”。


五行相生相克图

这种数量的使用是来源于当时的哲学思想,五两对应着组成世界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而五行中每一种有“二日”,分别代表着两个天干。

这十日又按照相生相克的顺序组成了五对夫妻,因此便是五两十端了,后来还有人认为十端还代表着日月与八星宿,这代表着婚姻是顺应天时的。


天干地支

除了数量之外,这五卷布帛的包装方式也很有讲究,其中三卷要用玄色布扎好,另外两卷则是纁色布条固定。

其中玄色代表天空的颜色,而纁色则是大地的颜色,玄三纁二的数量对应着乾三坤二的卦象,这也是为了证明夫妻二人的结合是顺应天意的。


可爱的小鹿

除了这五卷玄纁束帛之外,周代的士大夫婚礼前还要准备两张鹿皮作为聘礼,这一习俗起源于殷商时期。

当时狩猎还是一种重要的食物采集手段,送女方兽皮可以证明男方身强体健,有狩猎能力,而且鹿皮还是珍贵的衣物材料,是古人御寒时的必备佳品。


古人狩猎

在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里,鹿一般也被认为是瑞兽,代表着长生与多子,和平民百姓一样,先秦时期的士大夫们也希望新婚夫妇在成亲后可以多多生育后代。

因此便通过赠送鹿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意,比如在《诗经·麟之趾》中,鹿就经常被当做能够为家族带来子嗣的象征: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先秦时期诸侯和天子这些国家的统治阶级,他们在结婚前赠送的聘礼和士大夫类似,最重要的便是玄纁束帛。

不过除此之外他们还要送上精美的玉制礼器,根据身份的不同礼器的种类也有些许不同,这也是先秦时期严格宗法制的一种体现。


礼器玉圭

虽然先秦时期士大夫和统治阶级的生活水平要高于普通百姓,但是他们送出的聘礼也是以文化内涵为核心,表达了双方家族对于新人的美好祝愿,并没有铺张攀比现象出现。


在前面我们提到过,士大夫阶级送出的聘礼中还包括大雁,其实在当时的婚礼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中,除了纳征之礼外,都少不了大雁的身影。


在湿地嬉戏的大雁

古人之所以如此喜欢大雁这一意象,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首先大雁和鹿皮一样都是古人狩猎时的战利品。

男方用大雁来做聘礼也可以表现出其出色的狩猎能力,可以证明其拥有照顾女方的能力。

另一方面大雁作为候鸟,每年都会在固定的时间进行迁徙,古人认为它们是掌握了天时的神奇鸟类,因此以大雁为礼也表示婚礼不违背天时,和玄纁束帛的含义相似。


古人与野兽

大雁作为候鸟,在迁徙的时候一直保持着十分整齐的队形,而且每年的迁徙都是追随着太阳的脚步。

古人认为太阳代表着婚姻中的男性,月亮则代表女性,大雁追随太阳的举动便是妻子顺从丈夫的象征,而在宗法制框架下,这是婚姻幸福的必备条件。


南飞的大雁

与此同时它们整齐划一的队形则表明大雁有着严格的组织,不同的大雁会根据自己的年龄和体型待在队伍的规定位置。

从不发生僭越的行为,这种品质正是先秦时期宗法制所需求的,因此古人会用赠送大雁的方式让新人在婚后保持得体的行为。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古人认为大雁是一种对于感情忠贞不二的鸟类,据说大雁一生只有一个伴侣。

此后它们便形影不离,即使有一只大雁不幸死亡,另外一只也不会再寻找伴侣了,因此在聘礼中加入大雁也是希望新人在婚后能够对彼此忠诚,相互扶持,白头到老。


古代夫妻

大雁的以上四个特点便是其赢得古人青睐,频繁出现在婚礼各环节的原因了,至于纳征之礼中大雁为何没有出场。

主要是因为纳征礼是为了让女婿得到岳父的承认,而大雁的特点主要是针对夫妻而言,出现在这个场合就会令双方尴尬了。


近代贵重的聘礼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先秦时期,古人对于婚礼前后的礼数是十分讲究的,聘礼作为婚礼中的重要一环也有许多规矩。

平民百姓虽然不需要严格遵守礼制,但是他们依然会精心准备聘礼表达自己对于对方的好感以及对于未来婚姻生活的期望。

而对于士大夫阶级而言,他们就要严格按照礼制来准备聘礼了,这虽然也可以表现出双方家庭对于婚礼的重视。


现代婚礼殿堂

但是严格的制度却让新人无法自由表达情感,较之普通百姓的婚礼显得更加沉闷无趣。

后来在礼乐制度崩溃后,聘礼作为婚礼一环依然存在,但是对于聘礼的内容就没有太多规定了。

人们便开始选取彼此心爱的物品作为聘礼,借此表达自己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这让聘礼文化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资料: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十三经注疏·仪礼注疏》,郑玄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说文解字》,许慎著,中华书局1963年出版;

《诗经》,孔子撰,中华书局1991年出版。

tags:

关于我们

轻轻日常百科,分享学习知识网,精彩生活时尚百科。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Your xseozz.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