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卦娱乐

十字军东征的命运

2023-04-01 八卦娱乐 428 作者:网友投稿

一般历史学家们所说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往往是指在葛德弗雷等人的领导下攻克了圣城耶路撒冷的那次。但在这次东征以前其实还进行过一次“东征”,这次主要是由来自欧洲各地的无业游民所组成的东征虽然在时间上和第一次东征相差不远,但其规模庞大,组织和指挥也是与前者是互不统属的,完全可以算做一次独立的东征。但这次东征却是一场彻底荒唐、可耻和失败的闹剧,这些由欧洲最卑鄙的家伙们组成的乌合之众根本不能称之为军队,他们没有军人的素养、毫无组织和纪律;在所经过的地方,他们打家劫舍、烧杀抢掠,罪行累累,在当地居民的奋起反抗下,他们当中大多数人连异教徒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就倒毙异乡了。虽然说这场荒唐的闹剧完全算不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军事行动,但长达百年的十字军东征毕竟由此拉开了大幕,所以说,称之为十字军东征的前传更加合适。  

1095年秋,教皇乌尔班二世在克列芒会议上宣布了发起对耶路撒冷远征的伟大计划,他向朝拜他的信徒们讲述了圣地的基督徒们所遭受的苦难:信徒的财产被剥夺、家园被焚毁、妻女被凌辱、教堂被亵渎、圣物被践踏。他想信徒们宣讲到:“你们,所听我讲话的人,真正信奉上帝的人,被上帝赐予权利、力量和伟大灵魂人,祖先是基督教世界栋梁之材的人,其国王曾经抗击异教徒进犯的人——我召唤你们!清除覆盖尘世的污垢,把你们的教拯救出来!基督的圣墓被野蛮人占领,圣地由于他们的卑鄙无耻而蒙羞。啊!勇敢的骑士们!忠诚的教友们!战无不胜的祖先的后代们!你们不能败坏祖先显赫的名声。你们不能被儿女私情缠住了腿脚,你们要记住救世主的圣谕:爱父母胜过我的人不值得我的保佑。那些为了我的名义,抛弃田产、父母、兄弟、姐妹友从苦难的深渊中、妻子儿女的人会受到百倍的回报,会得到永生!.............”。  

教皇不仅仅在精神上怂恿信徒,还在物质上诱惑他们。他说,巴勒斯坦是上帝偏爱的地方,是流淌着蜜与奶之地,参与远征者将可以分享这块富饶的土地。他鼓动说,参加远征的信徒将得到上帝的保佑,他们以前和远征中所犯的一切罪孽都将因为圣地的解放而得到救赎,他们的灵魂将在天堂享受无上的荣光。毫无疑问,乌尔班二世绝对是当时最伟大的演说家和鼓动者,他的言辞对最虔诚和最卑劣的人都具有极大的号召力。乌尔班二世演说激起了极大的反响,群众们的欢呼此起彼伏,“上帝万岁!上帝万岁!”口号声震动天宇,所有的听众都疯狂了。  

克列芒会议的消息以惊人的速度传遍整个欧洲,人们奔走相告,成千上万的人变卖田产,抛妻弃子,争先恐后的报名参加十字军。忠诚的信士、狂热的青年、家世高贵的骑士、一文不名的流浪汉、杀人不眨眼的亡命徒、放荡的淫乱者.......各色人等汇成了巨大的洪流。按照教皇的法令,参加十字军的人所有的债务都被免除了,犯罪的人也得到赦免。在加入十字军的巨大冲动面前,一切矛盾都暂时缓和,残暴的领主停止了压迫、杀人越货的强盗金盆洗手、贫苦的小民不再抱怨,大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解放圣地!女人们是最疯狂的,她们每一个人都鼓动自己的情人、丈夫舍弃一切参加十字军。许多妇女用烧红的十字架在自己的胸前、臂上烙下印记来表达自己对上帝的忠诚。她们当中有些人甚至在自己婴儿娇嫩的四肢上也烙上了十字印记。很多人还混迹于十字军的队伍当中,追随着自己的情人或丈夫。  

由于相信教皇的鼓动,所有的参加者都认为只要能够解放圣地,就可以洗清自己的全部罪恶。因此他们中很多人屈服于自己最无限度的欲望,他们相信自己对上帝的热诚可以使自己和那些严格修行的隐士一样得到拯救。在行军的路上,他们大吃大喝、疯狂淫乱;很多女性离开了自己诚实正直的家庭去参加朝圣,现在却纵欲寻欢,干下了许多难以启齿的下流勾当。于是这支十字军成为了全欧洲最虔诚、最狂热、最胆大妄为和最卑鄙无耻的人所组成的奇特集团,在十字军的营地,淫荡的做乐声与虔诚的讼经声时常从同一个帐篷里传来。  

这群乌合之众,男女老幼,聚集起来据说足足有30万人,他们分别组成了三支队伍:一支队伍汇集到圣战的发起者,隐士彼得的麾下;另支队伍的首领是名勇敢的探险家,人们叫他一贫如洗的高蒂埃或不名一文的瓦尔特,他是贵族出身,有一定的军事经历;剩下的从德国出发的人聚集在一个名叫哥茨乔克的修士周围,关于此人的生平,史无记载,我们只知道他是最狂热的宗教分子之一。这些人不知道什么叫纪律和敬畏,他们象瘟疫一样掠过各个国家,给所到之处带来恐怖和死亡。  

克列芒会议过去几个月后,1096年早春,第一队人马在瓦尔特率领下从德国出发了,这群乌合之众和他们的首领一样个个都是一文不名的,希望能够在旅途中混点饭吃。他们如同潮水般漫过德国,涌进匈牙利。刚开始的时候,匈牙利人热情的接待了他们,匈牙利人虽然没有参加十字军,但他们也支持解放圣地的进军。但不幸的是,这种美好的局面并没能维持多久,十字军们并不满足于得到基本的饮食,他们要过奢侈的生活,当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们就打家劫舍,烧杀抢掠。等他们快到桑林时,愤怒的匈牙利人聚集到一起攻击了十字军的后卫,杀死了掉队的人,把缴获的十字架和武器作为战利品悬挂在城墙上。瓦尔特显然无心或无力报复,因为自己的军队烧杀抢掠,在匈牙利境内他已经四处树敌。匈牙利人不断袭扰十字军的后卫,直到他们完全离开匈牙利。瓦尔特在保加利亚也没有遇到好运气,各个城镇不让他们通行,乡村也不提供食宿,保加利亚人四处袭击他们,杀死落单的人。他们与其说是进军到不如说更象是在撤退,等到他们仓皇的“行军”到君士坦丁堡时,由于饥饿和杀戮,这支队伍的人数只剩下原来的三分之一。  

如果说有比瓦尔特的队伍更残暴的军队的话,那就是隐士彼得所率领的队伍了,他们的人数更加庞大,而且还有一支数量庞大到足以组成另外一支军队的妇女和儿童随行。由于携带了辎重,他们开始穿越匈牙利的时候并没有抢劫当地,如果不经过桑林的话,他们也许会秋毫无犯的离开匈牙利,但命运却使他们走上了通往桑林的道路。在桑林城下,他们发现了那些被作为战利品被悬挂在城头的十字架和武器。他们被激怒了,疯狂的攻打城市,凭借着庞大的人数,而不是精明的战术,十字军们终于攻破了桑林。为了报复,他们杀戮、劫掠、奸淫.......十字军的兽性在四处发泄。隐士彼得能够激发人们狂热,却无法控制他们,他们四处滋事,直到对方报复的恐惧使他们住手为止。匈牙利国王得知桑林的惨剧以后,立刻亲率大队人马赶来报复。隐士彼得和他的军队有胆量作恶,却没有勇气迎战,他们迅速拔营退往莫拉洼。那是一条水急河阔的溪流,在贝尔格莱德以东数英里处汇入第聂伯河。在这条溪流边,愤怒的匈牙利人正张网以待,他们冲出来袭击十字军,大批昏头昏脑的十字军被挤进河水葬身鱼腹,还有很多人成为匈牙利人的刀下鬼。古代编年史作家没有记载他们到底伤亡了多少人,只是说有很多、很多。  

在尼萨,保加利亚大公已经为了防备进攻而加强了战备,但他也不愿意激怒这群凶残的亡命徒,他允许人们向十字军提供食物。隐士彼得吸取了教训,也尽量避免敌意,他率领士兵在城墙下和平的居住了三天后平安的离开了,一切看起来都很平静。但是,几个掉队的德国人又在滋事了,他们烧掉了两三座房屋和一个磨房,仅仅是因为前天晚上与房东发生的一点口角。愤怒的保加利亚人立刻冲出来报复,把这几个恶棍乱刃分尸,并攻击了隐士彼得军队的后卫,俘获了全部的妇女、儿童和大部分辎重。隐士彼得不得不返回了尼萨,请求面见大公进行解释。他们二人的谈判是令人满意的,大公同意释放全部的妇女和儿童。但这时,一群无法无天的十字军士兵却自行其是,试着要攻打城墙,并占领该市。隐士彼得徒劳的想制止这些亡命徒们制造的骚乱,但却无济于事。十字军们孤注一掷的搏斗了一小会,就在保加利亚人的打击下四散奔逃,溃不成军。一场屠杀开始了,这一次不是成百上千,而是成千上万。  

据说隐士彼得见势不妙,从修罗场上逃进了尼萨附近的一座人迹罕至的森林,刚才还是一支十万大军的领袖,现在却落荒而走,随时都可能成为愤怒的保加利亚人的俘虏,巨大的挫折使他痛苦不堪。然而幸运再次光顾了他,两三个勇敢的骑士聚拢了五百多名被打散的士兵,终于找到了他,使他重新成为领导者。他们聚拢残兵败将,逃向君士坦丁堡,大约有两万多人最终幸免,其他的人则永远的埋在了保加利亚的荒野、森林。  

彼得到达君士坦丁堡发现瓦尔特正在等他,而国王阿历克塞也慷慨设宴款待他。照理说血的教训应当使这些亡命徒懂得克制,但他们实在太烂了。尽管受到了热情的招待,有享用不尽的食物,但他们还是手脚发痒。他们仅仅是为了恶作剧就放火烧掉了几座公共建筑,还从教堂的屋顶上抽下铅条贩卖到城外。阿历克塞国王对十字军的厌恶大概从这时候开始的,即使后来正直、谨慎的十字军到来也是无法改变他的印象。在他看来,就是土耳其人到来也不会更糟了。很快,他就找到了一个借口打发了这些欧洲来的渣滓,彼得和瓦尔特在他的催促下率军进入了小亚细亚。手下人的放纵使彼得完全绝望了,他借口要求给养很快返回了君士坦丁堡,只留下瓦尔特一个人率领军队。  

本来在行军途中已遭受重创,目前又身处敌国境内,十字军只有精诚团结还有一线生机。但他们乌合之众的本性却无法抑制,瓦尔特手下的伦巴底人和诺曼人与彼得麾下的法兰克人和德国人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后一群人脱离了集体,自己推举了一个叫雷纳德(或雷霍志)的人当领袖,并占领了雷克瑞哥根城堡。而他们的敌人索里曼苏丹要专业的多,立刻率领大军包围城堡,掘断水源,使守城的十字军饱受干渴之苦。更致命的是,他们狡诈的领袖却辜负了基督徒的忠诚,带着几个亲信逃走了,把城堡拱手相让,而剩余的十字军全部做了土耳其人的俘虏。索里曼苏丹把那些拒绝皈依穆斯林的俘虏都给处死,至此,彼得率领人马全军覆没。  

在听说了雷克瑞哥根城堡的惨剧以后,瓦尔特的下属们纷纷要求马上发兵攻打土耳其人。瓦尔特还保持着冷静,他完全看到形势的危急:在敌人军队力量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任何轻易冒险,都可能导致无法挽救的失败。但狂热的下属们吵吵闹闹反对他的意见,声称如果瓦尔特不同意的话,他们就独自出征。瓦尔特无奈,只好率领人马向毁灭的道路冲去。索里曼苏丹率领他的大军粉碎了瓦尔特的军队,这次完全是一边倒的屠杀,两万五千名基督徒当中有两万两千人战死,瓦尔特也身负七处重伤而死。余下的近三千人退往西维多,以壕沟自卫。  

尽管彼得对这些亡命徒的放纵非常厌恶,但当他听到他们的厄运时还是感到巨大的悲痛。他以前所具有的热诚再次萌发。他赶到阿历克塞那里,热泪盈眶地乞求国王发兵解救被围困在西维多的幸存者。当那些十字军已经到覆灭的最后关头,君士坦丁堡的救兵赶到了,他们于土耳其人达成了协议,放这些倒霉鬼回到了君士坦丁堡。阿历克塞把他们缴械遣散,让他们回到欧洲。  

与此同时,新的一队人马又在德国集中后出发了,他们的首领是哥茨乔克修士。他们也选择了经过匈牙利的的道路,而且仗着自己人数众多,在所过之处烧杀抢掠。匈牙利人的愤怒已经达到顶点,不除掉他们,不足以平民愤。匈牙利国王卡洛曼诱使他们放下武器,在他们手无寸铁的时候,匈牙利人冲出来大加杀戮。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人逃过了此劫,只知道这支近十万人的大军当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到达巴勒斯坦。  

另一些由无名首领率领的队伍也从德国和法国出发,他们的兽性比起以往的十字军队伍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的疯狂超过了隐士彼得手下最疯狂的疯子。他们成群结队的穿过一个又一个国家,他们认为先行者的失败原因不是因为纪律的涣散和军事上的无能,而是因为他们留下了太多的犹太人。他们开始疯狂的屠杀和折磨这个不幸的民族,他们疯狂的砍杀犹太人,连妇孺都不放过。由于他们折磨人的手段极其残忍,大批的犹太人为了避免落入他们的魔掌在杀死自己的妻儿以后纷纷自杀,连那些庇护犹太人的教士们也不能幸免。他们不但凶残,而且愚蠢,他们让山羊和鹅带领着自己寻找犹太人,因为他们相信这些动物是有灵性的。  

上天又安排匈牙利人替欧洲扫除这些害人虫。到没有犹太人可杀的时候,这些人又走上血迹斑斑的匈牙利之路。在第聂伯河边的梅尔斯堡,一场残酷的战斗展开了。匈牙利人试图阻止他们越过第聂伯河,但十字军在狂热的情绪支配下忘我的战斗,强渡第聂伯河,并且成功的在城墙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但在这胜利即将到来的时刻,一种难以克制的恐惧突然弥漫了全军。他们扔下武器拼命逃跑,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他们要逃到哪去。匈牙利人反败为胜,毫不留情的砍杀逃兵,无人埋葬的尸体据说堵塞了第聂伯河的河道。  

可以说,这批十字军失败的命运是注定的,因为他们是毫无纪律的乌合之众。在狂热的情绪支配下,他们没有深思熟虑计划就贸然行事,他们四处作恶,将愤怒和复仇的燎原烈火引向自己,结果使大多数人还未走出欧洲就葬身异乡,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十字军先行者的失败和暴行很快传到乌尔班二世的耳朵里,他对此大为震惊,立刻传旨阻止这种组织混乱的远征。他要求每个参加十字军的人要得到上司和家庭的许可,并禁止女性参加十字军,除非她在自己的丈夫、儿子或监护人的陪伴之下。他派遣了自己的代表,普伊的主教阿代码洛.迪蒙特伊尔到远征队伍中,来维系部队的组织和团结。  

至此,欧洲已将它的疯狂都宣泄了出来,接着登上舞台的是她的骑士风度。在这一横跨欧亚的历史洪流之间,出现了一批批冷静、机智、顽强和勇敢的领导者,虽然仍有狂信和兽性的火焰在他们的心中燃烧,但他们的骑士教育和理智使他们能够控制自己,从而采取比较谨慎、正确的行动和策略。历史学家在这些人身上不吝笔墨,倾注了大量的赞誉,而把先行者的邪恶和兽行留给历史去谴责。但无论如何,十字军的暴行使旧的一千年里基督徒和犹太人的和平相处成为历史,从那时开始,对犹太人的迫害和清洗在欧洲大陆不断重演,犹太人隔离区、波格龙种族迫害、种族清洗、毒气室.......种种悲剧足足上演了近一千年,直到二战结束以后。  

“十字军”东征是怎么回事?  

十字军东征是1096—1270年间西欧封建主对近东各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西欧商业资本的增长,以及城市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加速了封建社会内部的社会经济分化,并推动统治阶级去掠夺经济发达的近东国家。十字军东征是天主教会在解放巴勒斯坦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的口号下发起的。耶路撒冷和其他拜占庭领土一起是在十一世纪末叶被穆斯林(塞尔柱突厥人)占领的。十字军参战者服装均饰以红十字为标志,散称“十字军”。  

社会各阶级均参加十字军东征。以教皇为首的教会上层僧侣是十字军东征的思想鼓动者—和总的策划者。他们利用宗教狂热极力扩大罗马教廷的政治影响,企图将希腊东正教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并力图通过掠夺东方国家领土和建立新的“基督教”领地来增加自己的财富;破落的骑士阶层也为发财致富的机会所吸引,他们成为十字军的主要成员;大封建主力图扩大自己的领地和增加收入,并梦想在东方富庶的土地上建立受其支配的国家。意大利的热那亚、威尼斯和比萨等城市在筹划十字军东征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因为,从近东驱逐塞尔柱突厥人,并同居住在地中海东岸的各族人民重建贺易关系,对这些城市十分有利。为求摆脱封建压迫和极端贫困的道路,贫穷的农民也参加了最初几次十字军东征。但是,从十二世纪后半期起当农民看清这种希望不可能实现之后,便拒绝参加十字军东征。天主教会宣布十字军军人是“为信仰而战的勇士”,把他们置于自己的庇护之下,并予以各种特权。  

十字军大规模东征(主要是陆路)共进行过八次。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1099),是教皇乌尔班二世于1095年11月26日在克莱蒙(法国)召开的高级宗教会议上宣布的。约有10万人参加了这次东征。1097年,十字军由君士妲丁堡附近渡海进入小亚细亚,攻占塞尔柱人国都尼凯亚,1098年,又攻占埃德萨和安条克,建立起最初几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和安条克公国。1099年7月,十字军攻占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国。十字军在东方建立的其他国家,均附属于耶路撒冷王国。城乡居民多次举行起义反抗奴役者。为控制十字军征服的土地和人民,建立了僧侣骑士团:圣殿骑士团(神庙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约翰骑土团)。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1149)是在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所谓“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率领下进行的。1144年塞尔柱突厥人占领埃德萨,是这次东征的起因。德意志十字军最先出动,在小亚细亚被土耳其军队击溃。法国十字军攻占大马士革的企图也落了空。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1192),是因埃及苏丹撒拉丁军队于1187年在太巴列湖附近战役中击溃耶路撒冷王国军队并占领耶路撒冷而引起的。这次东征,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巴巴罗萨·腓特烈一世,法国国王奥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国国王狮心王理查一世统率下进行的。腓特烈率军沿第二次东征路线从陆路穿越拜占庭前进。法、英两国十字军由海路向巴勒斯坦挺进,途中占领西西里岛。各国十字军之间矛盾重重,此次东征也没有达到目的。德意志十字军(最初约10万人)穿越整个小亚细亚,沿途伤亡惨重,巴巴罗萨在横渡萨列夫河时溺水死亡,其军队亦随之瓦解。腓力占领阿卡港后,于1191年率部分十字军返回法国。理查在叙利亚取得一定战果,攻占了塞浦路斯,并建立塞浦路斯王国,1192年又与埃及苏丹撒拉丁签订和约。据此和约,自推罗至雅法沿海的狭长地带仍归耶路撒冷王国所有,阿卡港实际上成为王国的中心。耶路撒冷仍留在穆斯林手中。与的黎波里合并的安条克公国则仍掌握在十字军手中。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1204)是教皇英诺森三世策划的。十字军原定东征埃及,但后来改变计划进军拜占庭帝国,先后攻陷两座基督教城:达尔马提亚的扎达尔(1202)和君士坦丁堡(1204)。十字军在已瓦解的拜占庭帝国的部分领土上建立起几个国家,其中最大的一个国家是直到1261年才灭亡的拉丁帝国,它领有巴尔干半岛许多地区和小亚细亚西北部,以及爱琴海和伊奥尼亚海上的一些岛屿。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后,威尼斯作为意大利最强大的国家垄断了同东方各国的贸易,并夺取拜占庭许多贸易和军事要地。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7—1221)是奥地利大公利奥波德六世和匈牙利国王安德拉什二世率领奥匈十字军联军对埃及进行的远征。十字军在埃及登陆后,攻占达米埃塔特要塞,但被迫同埃及苏丹签订停战协定并撤离埃及。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1228—1229)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领进行。这次东征使基督徒于1229年一度夺回耶路撒冷,但1244年又被穆斯林攻占。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1254)和第八次十字军东征(1270),是法国国王圣者路易九世统率下先后对埃及和突尼斯进行的两次东征,但均遭失败。  

点评:十字军东征参战者社会成份十分复杂,因而所使用的武器装备也极不统一。甲胄骑土装备有长剑和用于刺杀的重矛(不用于投掷)。某些乘马或徒步的骑土除剑外,还装备有圆锤或战斧。农民和市民多数使用刀、斧和长矛。十字军采用骑士军战术。通常采用一线队形作战,较少采用“楔形”纵深战斗队形。骑士配置在前,骑士侍从兵和步兵在后。战斗由骑土骑兵接战开始。战斗一开始,即分为小群和单兵进行决斗。骑士骑兵和步兵之间很少协同作战,对步兵的作用重视不够。战斗时也没有统一的指挥。十字军通常不远离兵营追击敌军。他们装备有攻城器材,使用攻城槌和装有轮子的活动攻城碉楼击破要塞城墙和城堡围墙。十字军在实施陆海联合远征或海上远征时,利用大型货船输送军队和武器。在陆海联合远征中,他们曾试图组织陆海军的协同作战,规定了远征的起点和时间及陆海军在敌国领土上会合的地点和时间。但十字军所有东征都缺乏充分准备。  

与十字军作战的土耳其和阿拉伯军队的主要兵种是轻骑兵。他们装备有弓弩、马刀。其战斗素质和机动能力都优于笨重的骑士骑兵。土耳其和阿拉伯军队先用弓箭杀伤十字军,尔后将其包围,猛打猛冲,割裂敌军,加以歼灭,恩格斯写道;“……当西方的“重装,骑士将战场移到东方敌人的国土上时,便开始打败仗,在大多数场合都遭到覆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305页)。自然条件也有助于土耳其和阿拉伯军队,身披铁甲的骑兵人马经受不住灼日暴晒,往往中暑倒毙。  

十字军东征促使西欧军队重装骑兵作用的下降和轻骑兵、步兵的复兴,使西方对东方民族的军事学术发生了兴趣,其结果是学会了制造燃烧剂(见希腊纵火剂),后来又发明了火药与火器。同时,他们还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会了使用指南针,从而大大改善了航海的条件。在十字军东征过程中,桡桨战船队开始被帆船队所代替,这标志海军战略战术发展的新时期已经开始。  

十字军东征持续了将近二百年。东方击退西方封建主的猛烈攻势,继而转入对封建欧洲的进攻。土军占领巴尔干半岛,并开始向欧洲腹地推进。同时,十字军东征结束了阿拉伯人和拜占庭人在地中海的统抬地位。地中海区域的贸易为威尼斯和热那亚所垄断,从而加速了意大利各北方许多城市的发展。总的来说,十字军东征使东方和西欧各国千百万人丧生,并造成巨大物质损失,大大破坏了这些国家生产力的发展。  

亚洲国家历史  

十字军东征的命运「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最后被谁打败  

现场之一:教皇激昂演讲圣城谁主沉浮  

教皇乌尔班二世(UrbanII)号召基督徒,立即组织一支基督神圣军,把占据基督教圣城耶路撒冷的回教徒逐出。  

他建议,这支神圣军以“十”字标志为旗号,并在胸前或肩上配带十字徽章。  

教皇今早在圣马丁祭日后的宗教集会上致词,向数以万计的出席者叙述了土耳其人在耶路撒冷践污圣地,迫害基督教徒的情况,并呼吁他们组军东征,解救在东方遭受苦难的教友。  

“如果让那些魔鬼的奴隶统治主所信任的人民,那将是一件多么令人羞耻的事!”  

“本着主赐予我的权柄,我郑重宣布,那些参加神圣军的教徒,如果在途中或战斗中丧失了性命,主将赦免他们一切的罪孽。”  

教皇这段慷慨激昂的演讲,让不少冒着风雪出席会议的信徒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现场情绪十分高昂。许多人在教皇演讲结束后,争着向他领取十字徽章,表现他们参军东征的意愿。  

在过去几天,法国各地的许多宗教界人士、王公贵族、骑士和平民,纷纷涌入克莱蒙这座小城,以一睹教皇的风采,结果克莱蒙城容纳不下这么多人,一些人只好在野外的雪地上搭建帐棚。  

耶路撒冷自公元636年就被信奉回教的阿拉伯帝国统治。不过,由于阿拉伯人对基督教徒实行怀柔政策,因此两个宗教一直能够和平共处。这个局面一直延续到这个世纪初,土耳其人在中东一带兴起后,当地的基督教徒就不断遭受迫害。许多信徒被勒索或杀害,另一些迫改信回教。会议里还谣传说,土耳其人几次逮捕耶路撒冷的总主教,然后拉着他的头发到街上游行,以达到恐吓的目的。  

现场之二:基督徒屠杀基督徒  

900年来一直没有被异教徒攻下的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几天前竟然沦陷在十字军手中。这些同样信奉基督教的西欧人在城内四处杀人放火,抢劫行凶。昔日富庶的君士坦丁堡,今天已变成人间地狱。  

另外,城里谣传说,皇帝亚历克赛四世已在牢中遭到杀害,十字军领袖弗兰德斯有意组织新的拉丁帝国,自己当皇帝。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宫廷人士说,亚历克赛四世当初为了从亚历克赛三世手中夺取皇位,便邀请十字军攻打君士坦丁堡,并承诺支付十字军东征的费用。  

“他是当上了皇帝,不过也没能当多久。如果他真的被十字军杀了,也是活该。”  

除了军人以外,君士坦丁堡几条主要的大街这几天几乎看不见一个人影。不过,一些偏僻的庙宇和小巷,却挤满了流离失所的人,也堆满了尸体。在这些地方,到处都可以听到受伤的人在呻吟,失去亲人或财产的人在哭嚎,还有他们对十字军发出的恶毒诅咒。  

现场之三:儿童十字军被拐骗当奴隶  

消息人士说,约有两万名从法国马塞出发,准备东征收复圣地的儿童十字军成员几个月前被奸商骗到这里,卖给回教徒当奴隶,一部分还被转卖到巴格达,受尽回教徒的虐待和凌辱。  

本报记者日前目睹这些儿童的非人待遇,并访问到数名成员,证实了消息。  

这些面黄肌瘦的受访者透露,一个12岁的牧童自称耶稣附身显灵,号召各国儿童组十字军东征。一些老年修士也从旁鼓动,说十字军过去4次东征失败是因为将士罪孽深重,唯有天真的儿童才有能力收复圣地。他们于是不顾父母强烈反对,跟其他许多年龄相仿的少男少女报名入伍。  

一名男童说:“小时候玩组十字军东征的游戏,听那些修士叔叔讲述十字军的英勇故事,觉得好伟大,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另一人激动地哭诉:“当初神没让我们像摩西那样,遇海水干、遇山路平,我就该跟随哥哥回家,也不会落到今天的地步。”  

这支队伍原有3万多人,除了临阵退缩者,有1万人在抵达开罗前已遇险葬身海底。  

除了法国,德国也有消息说,当地集合了4万人童军,徒步越过阿尔卑斯山。不过,有一大半在途中饿死或病死,后来虽得到救助,成功从意大利的热内亚港出发,却在海上失踪,至今生死未卜。  

亨廷顿学说包含东征思维  

十字军东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1993年美国学者亨廷顿(SamuelP.Huntington)提出《文明的冲突?》学说,便被人认为带有当年的东征思维。  

亨廷顿的想法是,文化认同是由共同的宗教信仰、历史经验、语言、民族血统、地理、经济环境等因素共同形成,其特性比起政治、经济结构更不容易改变。冷战过后,世界上的政治意识形态冲突基本上告一段落,取而代之的很可能就是不同文明间的冲突。  

亨廷顿把人类文化圈分为西方、儒家(指中国)和回教这三大块,围绕其间的还有印度、日本、拉美、非洲、佛教(东南亚、蒙古、西藏)和东正教文化圈。他认为西方,尤其是美国,应该注意儒家和回教汇流所带来的挑战。  

不少论者指出,亨廷顿学说的一大盲点,是把历史上的许多冲突说成是人类文化差异所导致,而忽视了更重要的因素:物质利益和发展空间(即便被认为出于“宗教”原因的十字军东征也如此)。亨廷顿也没看到,不同文明的表层尽管形式各异,但人类的终极关怀是一致的。大家同向心灵探索,将有机会进入大同,不一定要冲突。  

东征最终变了质  

在1095年后的200年间,至少出现过8支十字军,如果把儿童十字军和其他较小的十字军活动计算在内,则最少有11支,动用的总兵力不下三四百万。其中,只有第一次十字军可算是成功的。  

后来几次的十字军在小亚细亚和回教军反复较量,不过,就是没有办法再取得像第一次东征那样的成绩。整个运动到了后来也完全变质,不但出现基督教徒自相残杀的局面,也演出了“儿童十字军”的闹剧。  

以下是较有代表性的首4次远征背景与结局:  

第一次十字军(1096-1099)  

背景:教皇乌尔班二世呼吁欧洲教徒组军远征,以援助东罗马帝国在中东反抗土耳其人,并解放耶路撒冷。  

结局:十字军收复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和埃德萨等4个王国。  

第二次十字军(1147-1148)  

背景:回教军灭埃德萨王国,德皇康拉德三世和法王路易七世组织第二次十字军。  

结局:土耳其军分别击败德军和法军,十字军无功而还。  

第三次十字军(1189-1192)  

背景:回教英雄萨拉丁率领回教军灭耶路撒冷王国。德皇腓特烈一世和法王腓力二世和英王理查一世(即狮心理查)再组十字军。  

结局:法王和英王不合,结果一气之下撤军回国。德皇在渡河时不慎淹死。狮心理查和萨拉丁订下休战3年的协议后,在回国途中被奥地利公爵绑架,英国以10万马克的赎金把他赎回。  

第四次十字军(1202-1204)  

背景:教皇英诺森三世组织第四次十字军。  

结局:十字军进军途中,东罗马帝国发生皇位纠纷。十字军以平定内乱为名,攻陷并洗劫君士坦丁堡,灭东罗马帝国,建立拉丁帝国。十字军从此名誉扫地。  

未来人说:  

十字军东征是典型的宗教战争。它的命运也和其他的宗教战争一样,因为宗教理想和现实的出入,而逐渐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最终沦为残酷的玩笑。  

不过,为当时人民带来无限灾难与痛苦的十字军,却正面地改变了西方的历史命运,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  

在政治上,十字军加速了西方封建制度的崩溃。  

十字军的堕落,使欧洲人开始对罗马教廷失去信心。  

许多诸侯和骑士在战争中客死他乡,也削弱了这些封建势力。  

在文化上,十字军东征让当时落后的西欧人民,接触和吸收较发达的东罗马帝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今天,英文中的零(zero)、市集(bazaar)、风险(risk)等词汇,都是从阿拉伯文字演变过来的。  

在经济上,十字军把东罗马帝国的货币制度,和阿拉伯人的商业概念(如支票、信用状、股份公司组织)带回西欧,为欧洲日后发展资本主义铺平道路。  

如果没有十字军,或许就没有今天的西方文明,我们的世界也就大不相同了。  


tags:

关于我们

轻轻日常百科,分享学习知识网,精彩生活时尚百科。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Your xseozz.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