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闻异事

中国海拔最高的山排名

2023-12-13 奇闻异事 2 作者:网友投稿

中国海拔最高的山排名

10、神农顶

中国十大高山排名:那些又美又高的山都在哪

湖北最高峰。有“华中第一峰”“华中屋脊”之称。海拔3105.4米

9、贺兰山

宁夏、内蒙古最高峰。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与宁夏的交界处。海拔3556米

8、太白山

陕西最高峰。在宝鸡眉县、太白,西安周至县境内。海拔3767米。

7、玉山

中国台湾最高峰。被中国台湾民众赞誉“心清如玉,义重如山”,是布农族与邹族的共同的圣山,也是的象征之一。海拔3797米。

6、团结峰

祁连山的最高峰。位于甘肃青海两省的交界处。海拔6644米。

5、梅里雪山

云南最高峰,位于德钦县东北约10公里的横断山脉。是横断山系中一座景色秀美的雪峰。海拔6710米。

4、布喀达坂峰

中国十大高山排名:那些又美又高的山都在哪

昆仑山脉的最高峰,位于昆仑山。海拔6860米。

3、贡嘎雪山

四川最高峰,位于藏东川西,在康定以南,是大雪山的主峰。海拔7556米

2、乔戈里峰

新疆最高峰。位于中国和巴基斯坦边界。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世界第二高峰。海拔8611米。

1、珠穆朗玛峰

西藏最高峰。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中尼的边界上。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是一座弧形山系,终年积雪。

中国前100高峰排名

1.希夏邦马(Shishapangma),也叫高僧赞,海拔8027米,还有8013、8012等几种海拔数据。希夏邦马是世界第十四高峰,14座8000+里海拔最低的,中国第九高峰,但也是完全在中国境内的最高峰。希夏邦马在14座里名头不响、默默无闻,就连登顶也是最后一个。上世纪50年代是喜马拉雅登山的黄金时代,十年之内其它13座8000+全部首登,只剩完全在中国境内、当时不对外国人开放的希夏邦马。1964年5月2日,以许竞为队长的中国登山队共十名队员自北壁冲顶成功,拿下了中国人唯一的14座首登,也为喜马拉雅黄金时代画上了句号。这次14座攀登史上组队冲顶成功人数最多的纪录并不是太有代表性,也并不能真的说明希夏邦马是14座里最容易挑战的。在绝大多数希夏邦马攀登者会使用的北壁传统路线上,登顶中央峰后在前往一个多小时路程外的主峰之间有一道可怕的覆盖雪檐的刃脊,它拒绝了至少三分之二登顶中央峰的登山者。

除了看上去较为简单的传统路线,希夏邦马可怕的西南壁才是顶级登山家的天堂,这里几乎没有商业登山的立足之处,只能以阿尔卑斯式冲顶,现在已开发的六条线路无一不是集难度极大的岩攀、冰攀、雪攀为一体的路线。当然,除了西南壁和北壁的路线之外,还有一条西脊路线,这条只完成过一次的传说中的漫长路线归属波兰伟大的登山家库库齐卡。至今希夏邦马登顶成功的也就三四百人,但也已经有31人永远留在了山上。这其中也包括美国登山史上最伟大的登山家洛维(Alex Lowe),这位开发了大川歌西北壁、在青藏高原和两极都完成了众多著名攀登的登山家在1999年10月5日准备完成滑雪下山,但却被雪崩吞噬,遗体直到2016年才被西南坡的冰川冲出来。

2.珠穆隆索(Chomo Lonzo),海拔7804米,还有7790、7816、7818等几种海拔数据。珠穆隆索是世界第二十四高峰,中国第十一高峰,完全在中国境内的第二高峰。珠穆隆索在世界第五高峰马卡鲁的东北五公里左右,也是马卡鲁峰区的第二高峰。珠穆隆索是山体的南峰,在其西北侧是中央峰拉玛朗卓(7565米)和北峰(7199米)。从名字上看,它应该和珠穆朗玛同样都是藏族神话中的女神。因为在马卡鲁的阴影下,所以珠穆隆索一直不太受关注,但其凌驾于卓穷冰川上空、高达3000米的东北壁一直以未被完攀的姿态傲视世界登山界,另外俯视甘玛冰川的东壁也尚未有登山家挑战。

珠穆隆索的首登在1954年,法国队的库齐(Jean Couzy)和特雷(Lionel Terray)从马卡鲁南麓尼泊尔一侧的巴康冰川向东北切上珠穆隆索和马卡鲁之间的鞍部-萨基塘山口(约7200米),然后沿珠穆隆索西南脊登顶,北峰和拉玛朗卓的首登直到2005年才由法国队完成,开发了西北脊和西壁两条路线,其中自西北脊连续登顶北峰和拉玛朗卓的队伍原计划继续沿山脊登顶珠穆隆索并从西南脊下撤,但因过于困难作罢,到目前为止珠穆隆索三峰总共只有六次登顶。

3.南迦巴瓦(Namcha Barwa),海拔7782米,还有7762的数据。南迦巴瓦是世界第二十八高峰,中国第十二高峰,完全在中国境内的第三高峰。南迦巴瓦是干城章嘉以东最高的山峰,可能是二十座雪山里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三座之一,当然,南迦巴瓦的名气更大程度上来自其惊人的垂直高差和绝美的山形。雅鲁藏布绕着南迦巴瓦转了一个大圈,山脚下的江面到峰顶的落差最小也接近五千米,最大超过6500米,峰顶和最近的江面水平距离不到十公里,高差可达5300米左右,虽然从比降上看略逊于隔江而望的加拉白垒,但也足够惊人。南迦巴瓦的山形也让人过目难忘,它在《格萨尔王》史诗中是格萨尔的宝剑,直刺天空,不过对普通游客来说,夏半年的旅游旺季往往赶上藏东南的雨季,山腰以上常常云山雾罩,很难有机会清楚地看到顶峰。

以南迦巴瓦的垂直落差和山形来说,可以想象它的攀登史充满着失败。南迦巴瓦最迟于清末民初就已经被英国殖民者定位了,但一直到1980年代,才开始有中国登山队多次接近它进行勘探和试攀。1984年南迦巴瓦迎来了第一次真正的攀登,中国登山队沿西南壁登顶了顶峰南侧约1.3公里的南卫峰乃彭峰(7043米),并初步勘测了主峰。1990年中日联合登山队第一次对主峰试登,虽然在西北脊受阻于很不稳定的雪况和频繁的雪崩无功而返,但却在连接乃彭峰的南脊上勘测到了一条登顶主峰的线路。来年第二支中日联合登山队根据上一年勘测的路线再次冲击主峰,却由于日本队大西宏在勘察路线时遭遇雪崩罹难而止步于7460米。1992年10月30日,经历了在大本营一个半月的等待,中日联合登山队在一个极小的天气窗口期中经过六次扎营和一次露营,终于分两批共十一人登顶南迦巴瓦。这次首登使得南迦巴瓦保持了16年的世界最高未登峰的纪录作古(1976年7795米的巴托拉夏尔由德国队首登,自此南迦巴瓦成为最高未登峰),从此中不边境上的岗卡彭森(7570米)成为最高未登峰并保持至今。不过南迦巴瓦的攀登史似乎就此落幕,从1992年至今尚未有其它登山队挑战它如剑的顶峰。

4.纳木那尼(Gurla Mandhata),海拔7694米。纳木那尼是世界第三十四高峰,中国第十三高峰,完全在中国境内的第四高峰。纳木那尼在国内的知名度不算高,至少比不上它北侧的圣湖玛旁雍错和湖北边的神山冈仁波齐,但它本身也是一座很神圣的山峰。它的英文名中的Mandhata指的是古印度往世书(Puranas)提及的传说王朝伊克什瓦库王朝的第二十四任太阳王曼哈塔,根据记载这个王朝有146任国王,前116任(或115任)都属于完全传说时期的国王,后29任(或30任)属于有纪年的国王,不过根据纪年后面29任国王平均年龄达到96岁,似乎也有附会之嫌,但后期这个王朝确实已经进入历史时期,亦有出土文物为证。以这样一个传说王朝的国王命名,说明纳木那尼在印度教和古耆那教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这一点和冈仁波齐、玛旁雍错也很类似,可以认为普兰一带是上古印度的信仰中心。

纳木那尼是喜马拉雅主脊之外、青藏高原内部的第二高峰,仅次于希夏邦马。虽然在高原内部,相对高度不那么大,但和希夏邦马一样,纳木那尼也并非像在后院散步那样就能爬上去的山峰。1905年英国登山家朗斯塔夫(Tom George Longstaff)攀登至纳木那尼约7000米高度失败而归,但在当时是人类有记录的攀登最高点。这之后只有1936年还有过一次失败的攀登,然后一直到1985年才迎来新一次攀登,当年五月中日联合登山队八名队员沿西北坡登顶。这条线路是纳木那尼最容易的一条,后来六次登顶基本都是围绕这条线路或略有改变,只有1997年美国队试图攻克纳木那尼巨大的东北壁,但遭遇滑坠而失败,至少三名队员不同程度受伤。

5.公格尔(Kongur Tagh),海拔7649米,国内有些数据是7719米。公格尔是世界第三十七高峰,中国第十四高峰,完全在中国境内的第五高峰,也是完全在新疆境内的最高峰。公格尔全称应为公格尔塔格,严格来说公格尔指的是公格尔塔格所在的小山脉。公格尔是帕米尔三高(另外两个是公格尔九别和慕士塔格)的最高峰,同时也是帕米尔高原最高峰,在国内也被认为是广义的昆仑山脉最高峰,但也有认为东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以叶尔羌河为界,三高不属于昆仑山。另外公格尔还是除了聚集世界几乎所有的7000+山峰的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两大山脉之外的第二高峰,仅次于兴都库什主峰蒂里齐米尔(7708米)。公格尔和公格尔九别同在一道长达30多公里的高耸山脊上,公格尔主峰靠近山脊的东端,南北两侧都是巨大的崖壁,尤其是南壁陡峭险峻,综合了岩攀、冰攀和雪攀路线,加上可怕的悬冰川和冰缝,至今尚无人敢于尝试攀登。

1956年中苏联合登山队试图登顶公格尔但铩羽而归,他们只登顶了相对容易些的九别。下一次冲顶公格尔要等到1981年,中国境内开放登山后,英国登山队在杰出的登山家伯宁顿(Chris Bonington)的率领下在公格尔西脊挑战了第二次才成功冲顶,可见公格尔的难度,要知道这位伯宁顿在四年前还完成过拜塔布拉克的首登。公格尔山脊的路线行程太长,而南北两壁又难度太大,完全不像在山下看上去给人的平缓印象。首登之后五年内公格尔经历了三次失败的攀登,直到1989年,日本登山队挑战了一次北壁,但他们仍然选择了北壁中部一道小山脊登顶,不能算是北壁完攀。2004年俄罗斯登山队攀登了北壁的下半部分,在接近顶峰处转到了1989年日本队线路登顶,还是没有完攀北壁。同年意大利登山队沿东脊攀登至7300米左右的一处山肩,但因未知雪情和恶劣天气止步,此处距离主峰还有三公里的脊线和接近400米的垂直落差,但队员判断这条线路是可行的,遭遇雪崩的概率也小于南北两壁。目前为止,公格尔这座看似难度不算太大的山峰仍然只有两次登顶。

6.贡嘎(Minya Konka),海拔7556米。贡嘎是世界第四十一高峰,中国第十六高峰,完全在中国境内的第六高峰。从世界范围来看,它也是最孤独的一座7000+,距离最近的一座7000+是南迦巴瓦东北峰(7095米),约660公里,而且贡嘎也是最靠东的7000+,同时还是太平洋流域的最高峰。从全国范围看,作为蜀山之王的贡嘎又是距离国境最远的7000+山峰,约有400公里,也是长江流域的最高峰。贡嘎应该是本贴中知名度最高的山峰,一方面是它的海拔,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是中国7000+山峰中距离人口密集区最近的山峰,在成都市区遇到天气十分晴好时,就能远眺贡嘎。贡嘎从大部分角度眺望都是一座近乎完美的金字塔形角峰,拥有非常规整的东西南北四壁和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条山脊。它周围山峰最高的也比它低近七百米(6886米的中山峰),而且它的垂直落差极大,尤其是东侧水平距离最近的大渡河峡谷24公里,但垂直距离在6400米左右。贡嘎的名气还来自于东壁下的海螺沟,这条沟里的冰川上有世界著名的超大冰瀑,高宽都在1100米左右。

贡嘎的登山史充满了失败和死亡,其实1932年美国队的两位队员就历史性地完成了贡嘎的首登,当时海拔高于贡嘎的山峰只有卡美特(7756米)完成了首登(1931年),他们开发的西北脊线路成了之后几乎所有登山队固定的攀登路线。但从此以后死神就经常光顾贡嘎上的登山队,1957年中国国家登山队前身全总登山队七人攀登贡嘎,登顶过程中一名队员遇雪崩罹难,其它六名队员登顶下撤时又有三人滑坠牺牲,不过这次攀登开启了中国人7000+山峰的攀登史。1980年代中国向国际开放登山,贡嘎迎来一批一批的登山队,但绝大多数攀登要么失败、要么虽然成功但也付出生命的代价。1980年美国队一人遇难、登顶失败。1981年日本队八名队员先后遭遇滑坠遇难,成为登山史上最可怕的山难之一,登顶依然失败。1982年四支登山队先后挑战贡嘎,只有美国队两人成功冲顶并全身而退,瑞士队三人冲顶成功但下撤时一人滑坠遇难,而两支日本队各失去一名队员且全部登顶失败。1984年德国队三人也成功登顶没有伤亡。1994年日本队再次失败,而且又有四名队员死于雪崩。1997年,经历四次失败、十四名队员遇难的日本登山者终于站上了这座被他们奉为神山的顶峰,两名队员登顶成功且无伤亡。1998年韩国队三名队员首次开发了西北脊传统路线之外的东北脊并成功登顶,但下撤时一人遇难。2002年,法国队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尝试和多次失败,只有一人在一个极小的窗口期内登顶成功。2017年捷克队在前一年登顶失败的刺激下终于有一人成功登顶。八十多年来,只有九次、二十三人成功登顶贡嘎,其中五人再没有回来,而另外九次失败夺去了十五条生命,再加上1957年中国队攀登过程中遇难的一人,已经有二十一位登山者永远留在了贡嘎的积雪冰川下。

7.章子(Changtse),海拔7543米,还有7553、7580、7583等几种海拔。章子是世界第四十四高峰,中国第十八高峰,完全在中国境内的第七高峰。章子在藏语中是北峰的意思,其实指的就是珠峰北峰。章子和珠峰的水平距离为2.4公里,中间以北坳相隔。就像在一楼所说,章子列入本贴略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标准必须是独立山峰,而评判独立的标准本贴使用的是国际上较为通行的相对关键鞍部垂直距离大于500米,关键鞍部(key col)指的是一座山峰与最近一座高于它的山峰之间的鞍部,对于章子来说,关键鞍部就是和珠峰之间的北坳(North Col)。但北坳有很多种数据,可以查到的就至少有7000、7020、7029、7045、7046、7056、7075,但需要注意的是几种海拔较高的数据应该是北坳营地的海拔(因为这几种数据大部分出自一些登山队的简报,而北坳营地一般会建在靠近珠峰一侧的山脊附近),而并非北坳最低点的海拔,7020和7029米应该是相对比较可信的数据。据此,章子相对于北坳的垂直高差应在520米上下,差不多刚好符合标准。

在珠峰的阴影下,章子不太受人关注,攀登史也鲜有亮点。不过章子的首登倒是就充满戏剧性,虽然2、30年代和50年代两次喜马拉雅攀登热潮中都有登山者试登章子,但似乎是因为皆是攀登珠峰时捎带的,所以反而没有成功。直到1982年章子才迎来首登,结果是一次非法的。当年10月3日,正在随荷兰队攀登珠峰的队员泰克斯(Johan Taks)在东绒布冰川前往北坳营地途中擅自离队跑去登顶了章子,荷兰队当时只获得了从北坡中国一侧攀登珠峰的许可,而从北坡攀登珠峰的线路并不包括章子,所以泰克斯的登顶是非法的。仅仅十一天后,获得合法许可的德国队五名队员沿章子漫长的东北脊登顶,当时他们肯定以为自己是首登。1986年中日联合登山队向章子发起冲击,分两批共24名队员登顶成功(第一批八中八日,第二批八中)。同年,美国人韦伯斯特(Ed Webster)完成了章子东南壁的单人夜攀,这条路线垂直高差达到800米,而且也包括了北坡攀登珠峰的一大险段,即从东绒布冰川源头直上北坳。除此之外,章子也有九次失败的攀登,可见还是有一定难度。

8.库拉岗日(Kula Kangri),海拔7538米,还有7554、7528的数据。库拉岗日是世界第四十五高峰,中国第十九高峰,完全在中国境内的第八高峰。。岗卡彭森-库拉岗日峰区是干城章嘉和南迦巴瓦之间喜马拉雅主脊上最高最大的高峰中心,有至少四座7000米级独立山峰,其中两座7500+。库拉岗日拥有高耸的南北两壁,巨大的山体,和大约4公里的7000米级主脊,以及主脊上东西排列的三座峰尖(主峰是最西侧峰尖)。

库拉岗日的攀登难度看上去并不算大,1986年日本登山队六名队员分两批沿西壁转西北脊登顶主峰。日本队的线路作为库拉岗日的传统路线此后又于1994年和97年分别由奥地利队和西班牙队完成。但传统路线之外,还没有一条通往顶峰的新路线被成功开辟出来。2000年,曾有一支日本队试图从北壁登顶,但失败了。200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17名队员沿东峰西北壁分别登顶了库拉岗日东峰和中央峰,其中登顶中央峰的队员试图继续沿着山脊登顶主峰,但由于恶劣天气被迫下撤。而且即便是传统路线也有很多困难,比如西壁上一道高达400米的大冰壁就十分考验登山者的冰攀能力。库拉岗日登山路线对岩攀的要求不算苛刻,但对冰攀和雪攀的能力要求却极高,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库拉岗日所在地区的海洋性更强烈,同时气候状况也更加多变,这些都对登山活动造成了很难预估的威胁。比如2006年,三位分别来自英国、瑞典和澳大利亚的登山家就在库拉岗日同时遭遇了冰壁、深雪和大风,使得他们不仅没有登顶库拉岗日,就连对其西侧海拔“只有”6676米的卫峰接响的攀登都以失败告终,只攀登到6330米左右,在库拉岗日主峰的攀登更是在6100米处就结束了。

9.公格尔九别(Kongur Tiube Tagh),海拔7530米,还有7595的数据。公格尔九别是世界第四十六高峰,中国第二十高峰,完全在中国境内的第九高峰。九别的全称应该是公格尔九别塔格,在当地语言中的意思是“戴白帽子的山”。九别是帕米尔的第二高峰,也是昆仑山系的第二高峰,仅次于其东南方十公里的公格尔,不过由于多种数据的存在,也有些地方将慕士塔格看作昆仑第二高峰。九别虽然比公格尔主峰低一百多米,但气势却并不输于主峰,一方面因为它距离围绕公格尔峰区北-西的314国道更近,更主要是因为它那长达十几公里的巨大山脊如同一堵墙一样横亘天际,视觉冲击力非常强。

九别和公格尔主峰类似,北壁是高耸陡峭的悬崖,崖下共同发育了约二十公里长的克拉牙依拉克冰川。南壁则是冰雪的世界,冰壁雪檐密布,而且这一带气候多变,尤其风速极大,对登山活动的威胁不可小视。和公格尔三次登顶与九次失败相比,九别的登山史相对简单。1956年,中苏联合登山队本来计划攀登公格尔主峰,但没有成功,他们只是沿南坡登顶了九别。1961年,中国女子登山队的两名藏族女队员再次登顶九别,但其中一位队员不幸在下撤途中遭遇暴雪遇难。九别的下一次登顶和公格尔首登在同一年,1981年,日本队沿南坡中脊的“象鼻”登顶九别。然而这竟然是目前九别的最后一次登顶,1988、1989和2000年还有三支登山队试图登顶九别,88年的香港队和89年的日本队还尝试开辟新线路,但均无果而终,这再次说明没有绝对容易的雪山。

10.慕士塔格(Muztagh Ata),海拔7509米,还有7546的数据。慕士塔格是世界第四十九高峰,中国第二十一高峰,完全在中国境内的第十高峰。慕士塔格的全称应该叫慕士塔格阿塔,维吾尔语的意思是“冰山之父”。这个著名的称号加上它壮观的山形都赋予它巨大的名气,应该是本贴所列山峰中最有名的之一。慕士塔格可以算是珠峰之外最热门的7000+山峰之一了,每年会有近千名登山者云集于此“挑战”它的顶峰。之所以在挑战上加引号是因为慕士塔格在登山界完全是一座入门山峰,很多登山家都认为慕士塔格的传统线路与其说是攀登线路,不如说是散步线路。当然,这是由于慕士塔格整个西半部山体是平均坡度不到三十度,甚至有登山家滑雪上下山,比如1980年美国队就是这样登顶的,这也是7500+山峰中惟一有滑雪登顶(滑雪下撤的倒是还有)。可以说要想在7000或7500米以上完成什么奇葩的世界纪录,慕士塔格是不二之选,还比如2000年丹麦登山者在慕士塔格7008米的海拔上骑自行车,创造世界纪录,但几年后就被一位拉脱维亚登山者打破,他直接到顶峰骑了。

tags:

关于我们

轻轻日常百科,分享学习知识网,精彩生活时尚百科。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Your xseozz.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