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卦娱乐

乔冠华外长简历

2023-12-13 八卦娱乐 2 作者:网友投稿

乔冠华外长简历

是副外长级的谈判,来的是苏联副外长库兹涅佐夫 中苏两国关于边界问题的副外长级谈判定于1969年10月20日在北京举行 在1969年10月19日,以副外长库兹涅佐夫为首的苏联代表团抵达北京,乔冠华副外长接待,进行沟通

外交才子乔冠华

1971年10月25日,在美国召开的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中,会议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所有权益。

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对此仰天长笑,被拍下的照片不仅被《纽约时报》引用为头条,也印入了我国的历史教材书中。

成为我国外交奇才之前,乔冠华已经凸显出对国际形势判断的非凡天赋。1940年6月9日,德法两国在马奇诺防线发生对峙。

二十六届联大会议 乔冠华大笑

在一家不起眼的咖啡馆里,中外记者都猜测着战争结果,在场的乔冠华先是一言不发,后给出“3天以后,巴黎将不战而降”的惊人预言。

罗吟圃、爱泼斯坦和根塞·斯坦等著名国际记者也在场,对此表示不以为然。正当他们等着乔冠华闹出笑话时,当年的6月22日,法国宣布投降,巴黎被德军占领。

从时间上看,刚好如乔冠华的预言一样,结果了然于目。

乔冠华

此后,他还特别为这一件事发表《法国的崩溃》,用以分析所说的预言,其中的一句话令人深思:“25日太阳出来的时候,在西线依然是美丽的河流,美丽的田野,但西线消逝了”,充分表达出他对国际形势的担忧。

法国投降的预言对乔冠华影响很深,让他稳住在香港地区的地位。此后乔冠华还发表了许多文章,得到过毛主席和其他开明人士的赞赏。那么,乔冠华有多厉害?

对时局进行讨论,得到毛主席高度褒奖

1913年3月28日,乔冠华在江苏盐城东乔庄(现为建湖县庆丰镇东乔村)的一个地主兼工商业家庭中出生,父亲是一位开明人士。年幼时,乔冠华就表现出惊人天赋,能做到过目不忘。

1929年,他以16岁的年龄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成为同班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从清华毕业后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继续学习哲学,不过由于参加革命活动而被驱逐出境,1935年到德国图宾根大学留学。一年多后,他就以23岁的年龄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日本东京帝国大学

1938年初,漂泊多年后的他终于回国,因抗日心切而拒绝西南联大金岳霖教授的执教邀请,辗转到广州参加抗日运动。日军的入侵步伐很快,于当年10月20日将广州攻陷,广州与海外的联系由此被切断。

为了解当时国际动向和收集军事资料,余汉谋(时任国民党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在香港设立一个据点,邀请乔冠华前往香港出任《时事晚报》的社论主笔。

当时,西班牙战争爆发,马德里失陷。乔冠华以此为主题,于报纸的第1版中刊登《马德里的陷落》,立即就引起众多读者的反响。

西班牙 马德里

据他的好友徐迟回忆:“报纸的第1篇社论…写出透彻的见地,闪耀于读者之前,而使我震慑,为之叫绝。后来,他每天都有一篇社论,总使人目明耳聪,茅塞顿开…从此追随真理不舍…

就这样,直到二战爆发前后,持续大概半年的时间里他都在写社论,给人以极深的见解。

除欧洲的情况外,他还游刃有余地评说亚洲、中日战争等关键主题,从中见解精辟,深得读者喜爱。

在分析的社论中,包含许多他在德国时学习的军事知识,加上紧密的逻辑思维和强大的文字功底,奠定了他在香港的地位。

徐迟

据同时期在香港活动的冯亦代回忆,当时自己对抗日战争和国际形势迷茫与担忧,直到看乔冠华写出的社论后,才有茅塞顿开之感,认为中国必然会取得最后的胜利,由此培养起每天都阅读《时事晚报》的习惯。

撰写国际评论期间,乔冠华经常到皇后大道18号的“粤华公司”走动,那是新四军和八路军在香港的驻港办事处机关所,负责人为廖承志。

为进一步宣传抗日,经周恩来同意,廖承志对乔冠华提出的建立中国新闻社的建议表示批准。

廖承志

新闻社的负责人是乔冠华,成员有胡一声、郑展和胡绳夫妇等,“乔木”此后称为乔冠华的笔名。

乔冠华写成社论后,将它们分别发到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乃至加拿大和美国等各大小华侨报纸上。

当时,重庆、武汉、广州和上海等地区的一大批文化界人士流亡香港,几乎每天都在茶馆或咖啡厅讨论着时事,许多外国记者也加入其中,所以这些会所很快就成为信息交流地。也是在这些地方,乔冠华得出法国三日投降的结论。

胡绳

《时事晚报》在1939年9月因经费问题而停刊,乔冠华转而给如《申报》、《大公报》、《华商报》和《世界知识》等撰稿。

不久后,他就成功地兼职了《世界知识》的编辑,《世界知识》基本上每一周都刊登他的评论,直到爆发太平洋战争才停止。

这一期间,他成功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当时,连贯和廖承志是他的介绍人,申请书上报给中央时,深得中央重视。

连贯

毛主席早就注意到他,曾评论说:“你们读过香港一个‘乔木写的文章吗?他写的文章可是好啊…文章如千军万马,我看一篇他写的文章足足等于两个坦克师哩!”。

周总理也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同意入党。成为党员后,接下来的30多年里他都跟着周总理共事。

遇上夫人龚澎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香港不久也随之沦陷。

《世界知识》等著名杂志报刊停刊,乔冠华、连贯、廖承志等人收到新任务,被要求护送在港文化界人士撤离和从香港转移。

他们打扮成普通的香客,突破层层封锁抵达牛池湾,先是多次将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成功护送走,后才撤离。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2年秋,乔冠华一行人抵达重庆,跟随周总理完成新任务。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这里他遇上了夫人龚澎。

龚澎虽然没有乔冠华的影响力大,但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1位女外交官和我党第1位新闻发言人,注定让她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

她出生名门,父亲是同会元老龚镇洲,曾担任过陆军第35旅旅长,因英勇而获得“铁血将军”的称号。

龚镇洲

龚镇洲思想比较前卫和开放,没有重男轻女的观点,从小就重点培养龚澎,对她寄予厚望。

19岁时,龚澎成功进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并于1936年入党。这个决定,可谓是鼓起了莫大勇气。

当时,龚镇洲并不知情,不过隐约知道龚澎已经成为共产党员,没有谴责,只是表示“选择的路就要走下去,家门永远敞开着”。

乔冠华和龚澎

她的业务能力比较强,曾担任过彭德怀的秘书,做过毛主席的英文翻译官,还成为周总理的新闻发言人(中国共产党第1个新闻发言人)。

在燕京大学,龚澎算是引人注目的校花,主席曾经评价为:“天生丽质双飞燕”。

同乔冠华结婚以后,主席还给出“千里姻缘革命牵”的祝福,对他们的婚姻表示肯定。他们走到一起,周总理有很大的功劳。

周总理牵桥搭线

遇上乔冠华之前,龚澎已经有初恋和丈夫了。1938年冬天,她认识了从德国回归的留学生刘文华。

两人最早为同事关系,于工作中逐渐熟悉,在彭德怀的牵线搭桥搭线下确定恋爱关系,此后结婚。然而,天不遂人美,刘文华因意外而离世,恋情与婚姻也就此中断。

1942年,弥留之际,刘文华在遗书中特别提及,希望龚澎重新嫁人,不要脱离革命,永远记得他还来过这个世界。丈夫离世后,龚澎全心投入工作中,没有继续结识其他男性。

龚澎

同龚澎结婚前,乔冠华也有一段恋情,属于浪漫的自由恋爱,她是后来著名钢琴家、中央音乐学院的钢琴系教授姚锦新。

1940年5月23日,香港《大公报》刊登一篇名为《音乐座谈会旁听记》的文章,名单中有乔冠华与姚锦,不过他们当时并不认识。

不久后,姚锦新在当时香港最豪华的半岛酒店玫瑰厅举行个人钢琴演奏,著名作家和诗人徐迟也到场,将旁听的文章发表到《大公报》和《星岛日报》上,引起文化人和音乐爱好者的关注,他也由此而得到第1排入场券。

乔冠华和龚澎

后来,徐迟将入场券转给乔冠华,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为此成为两人的“月下老人”。

乔冠华对美艳动人和才艺高超的姚锦新迷恋不已,两人很快就确立恋爱关系,经常于晚霞间在河边约会。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姚锦新为前往美国深造而别离乔冠华,他们本来约定好再次见面。不过,太平洋战争很快爆发,姚锦新也因此不能回国。

异地恋总是难以承受现实的诱惑和打击,仅过几个月后,姚锦新就选择与作家陈启轩结婚。

乔冠华还苦苦地等待她的回音,不过迎来的却是她已嫁为人妇的消息。

太平洋战争

缘分就是如此奇妙,刚放下姚锦新不久,温柔体贴、美丽大方的龚澎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他当时负责《新华日报》的国际新闻,经常废寝忘食地工作着。因为劳累过度,最终患上了疾病。1942年4月初,乔冠华突然胃疼得倒在床上,抱着肚子蜷缩,生不如死。

龚澎恰好撞见,并负责送往医院抢救,两人的缘分由此开始。周总理看望他以后,特别交代龚澎多抽时间去看望。

如此一来,两人逐渐熟悉,并彼此欣赏着对方。这一层纸虽然没有撞破,但周总理、冯亦代及其夫人郑安娜早已看出端倪,计划着为他们做好事。

黄宗英和冯亦代

说来也巧,乔冠华和冯亦代在香港时是同事和好友,安娜和龚澎则曾经是上海学习时的室友。

冯亦代和郑安娜先对他们做思想工作,表示喜欢就在一起,同事之间才有更好的照应。不过,乔冠华还是有些放不开,龚澎也不好意思主动。

一天,两人刚好同时出现在周总理的办公室,总理突然问话:“你们俩准备拖到什么时候?”不明白者不知道总理的问话,但早已心许彼此的他们一听便明白总理所指。

龚澎(外交时期)

龚澎虽然结过婚,但依然娇羞如少女,被总理一问,脸马上就泛起桃花,表现相当尴尬。

乔冠华也尴尬不已,想要掏出一支烟来抽,以缓解氛围。不过总理指着桌上的提醒标识,表示办公室内不许抽烟,气氛变得更加尴尬。

龚澎率先缓过神,看着乔冠华尴尬的样子,向总理笑道:“人家是受过西方教育的人,不抽烟情绪不高涨!”

总理马上给出台阶下,对乔冠华说:“你瞧,人家对你的习惯都了如指掌,这只有内人才知道。”

三人不由得同时笑起来,总理又对他们说:“我这里禁止吸烟,但不禁止结婚,你们商量个时间吧!”

龚澎和几内亚的朋友

在总理的做媒下,两人于1943年11月正式结婚。

他们的婚礼虽然相当简单,但收到的礼物非常贵重,有周总理、邓颖超、叶剑英和董必武本人的亲笔签名及祝贺词,更是得到主席的祝福。

被总理调到外交部工作

第2年秋,乔冠华和龚澎的长子乔宗淮出生。两人的工作相当繁忙,时常带着儿子一起在周公馆忙碌。总理和邓颖超看到情况,经常帮忙照顾。

乔宗淮(曾任外交部副部长)

1946年5月,总理给出新的指示,计划在南京创办英文版的《新华周刊》,在香港设立新华分社,由乔冠华负责。

当年10月,乔冠华就前往香港着手工作,夫妻俩有此别离。在别离之前,总理特别为他们践行辞别,点上连自己都舍不得吃的上海大闸蟹,表示可能过几年时间才见面。

新中国成立后,总理调任乔冠华为国际新闻局局长和外交政策委员会的副主任。一路走来,都能见到总理对乔冠华的培养和给予厚望。走马上任那一年,乔冠华才36岁。

乔冠华和女儿

涉及到外交领域,乔冠华更是被总理一手辅导、培养和给予历练空间。1950年12月,他就成为我国的第1个外交代表团顾问,同时出席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

1951年6月,他再次以顾问的身份跟随李克农参加朝鲜的停战协议谈判。

这一段时间里,他与周总理、龚澎互相默契地配合着。他成为走在第1线的顾问,总理负责决策和拍板子,龚澎代表国家发表新闻。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夫妇俩随着总理一起参加。1961年的第2次日内瓦会议,以及后来的多次会议中,夫妇俩都同时出现。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的龚澎

外交场合上初步显露天赋

朝鲜停战协议谈判初步凸显出乔冠华在外交上的眼光和天赋。

1951年7月,我方派出的9名军警于巡逻过程中被韩30多名武装人员偷袭,以至于带队的排长姚庆祥英勇牺牲,队员们也或多或少地受伤。

对此,我方发出极其强烈的抗议。应李克农的要求,乔冠华写下醒目的挽联:“世人皆知李奇微,举国同悲姚庆祥!”于不同的报刊平台上进行发表,让全世界知道韩国人的卑鄙无耻和我方军人的英勇。

李克农(上将)

停战谈判时间长度很长,时战时谈,由1951年开始至1953年7月27日才结束。

谈判的双方都没有预料到,如此长的时间还没有达成共识。

乔冠华更感惊讶,抵达朝鲜半岛时是夏天,不过很快就转到冬天,由于没有保暖衣服而写信给外交部主任王炳南,催促他尽快寄过冬的衣服。

谈判的中后期,主席及总理决定恢复同侵略军的裁判,不过乔冠华认为美国已经坚持不住,可以缓一下再谈。事实果如他所料,扛不住的美国逐渐妥协,终于在1953年7月21日签订和平条约。

联合国会场微笑垂留青史

1970年5月,陪伴乔冠华近30年的龚澎突然晕倒在地,从此一病不起。

乔冠华过于担心,一直陪在左右,没有离开半步。尽管医生们已经竭尽全力抢救,但依然没有挽住龚澎的性命。

龚澎离开人世以后,乔冠华每天下班回家的第1件事就是拿起放大镜看她的照片,如此往复几年时间。有时独自欢笑,有时又忍不住抽泣,哭声让居住在附近的邻居都能听到。

乔冠华一家

在如此悲痛的情况下,他手中的活依然没有停住。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恢复我国的合法代表席位,时任秘书长的吴丹邀请新中国代表前往联合国,参与即将要举行的大会。

对于全国和外交部而言,这是一个莫大的喜讯,中国终于可以在更广阔的国际上活跃。不过,忧虑也随之而来。

一些人更担心的是美苏可能会操纵联合国,让会议走形式。外交部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得出的结论是暂时不派代表参加大会。

外交会议中的乔冠华

主席听后,表示坚决反对,认为有机会就参加,并且马上组织代表团前往。

主席补充道:“那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不去参加的话,那就是脱离群众!”

在主席的表态下,新中国在联合国上的首秀终于可以开始了。

听到主席即将组建代表团时,乔冠华主动请缨,希望为此做些什么。主席很认可他的主动,让他担任代表团团长。

接到重任后,乔冠华连续几个晚上熬夜撰写代表团演讲稿,主席阅稿后深有感触,给出极高评价。

外交会议上的中方代表团

出发前,主席和陈毅专门为代表团饯行打气,毛主席强调:“要不卑不亢,不要怕说错话!”

刚到联合国驻地纽约,代表团就马上工作,先后访见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及23个国家的代表,以极其诚恳和谦虚的态度与之沟通,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此外,他们还积极破除国民党的不良言论,以很快的速度显示出中国人的责任感和代表团的气势。

乔冠华在其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他的清晰思路、缜密逻辑、幽默风趣和可以感化人的微笑总是破除一个又一个难题,给人以极大的好感。

乔冠华与国际友人畅谈

会议的第1天,乔冠华就以不卑不亢的态度发言,得到与会者的雷鸣般掌声,许久都未曾停下。

在会上,他不仅当众驳斥苏军的裁军提案,还给出了许多充足理由和事实。在他的不卑不亢质问下,苏联代表团上台辩解时,居然没有了之前的凶猛和底气。

1971年11月15日,进行精彩演讲和为国家取得胜利后的乔冠华成为多国记者焦点人物,被围得水泄不通。

当时有记者提出对于恢复合法席位后的心情时,他没有直接回应对方,只是仰天长笑。正当访问记者都很茫然时,他浅浅地说道:“我的微笑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

乔冠华接受记者采访

此后不久,美国记者在《纽约时报》的头条上引用他的仰天大笑,国人对这一微笑也极其喜欢,在后来更改的历史课文中,将照片打印上去。

可以说,1971年的联合国会议上,是乔冠华外交生涯及人生中的巅峰。

1983年9月22日,乔冠华在北京病逝,享年70岁。

总结

对于历史的各项大事件,人们总是想将其归因为英雄的力量。

其实不然,在取得联合国合法席位之前,国家已经为之做出大量的铺垫工作,在国力、外交等方面不断地准备着此后才迫使美苏干涉下的联合国恢复我国的合法权利。

比如国力方面,我国已经成功地研发出原子弹和系列新型武器标志着西方在中国沿海地区架设大炮就能够控制一切的时代结束;

外交方面,毛主席提出著名的第三世界理论,加之我国于外交事业上取得诸多成果,获得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可以在联合国会议上取得绝对性的优势。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当然,不可否认乔冠华的努力。当时的情况相当复杂,美国虽然同意中国参加联合国会议,但是并不希望恢复相关的权益,从中不断地捣乱。

甚至在总统尼克松看来,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上的合法席位与同中国和好、建交没有关系,翻出一大堆荒唐理论。

当时苏联也与我国交恶,不可能在这一方面投赞成票。因此,代表团在展开联合国会议之前进行的各项社交活动相当重要,乔冠华的作用也在此过程中发挥出来。

因此,这也算是他人生中的一项重大外交成果。

tags:

关于我们

轻轻日常百科,分享学习知识网,精彩生活时尚百科。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Your xseozz.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