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卦娱乐

瓦西里

2023-08-16 八卦娱乐 136 作者:网友投稿

2001年,一部名为《兵临城下》的电影上映,它讲述的是二战时期苏德战争中一位苏军王牌狙击手瓦西里的故事,让观众了解到了狙击手这个特殊的兵种在战争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所改编,里面的瓦西里历史上确有其人。

那是在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世人皆知的二战转折点,也是整个人类战争史上最血腥、最残酷的战役之一。

狙击手瓦西里在战场上屡立奇功,杀敌于无形,令敌军胆寒,也让苏军士气大振。而根据苏联方面的描述,瓦西里的枪法之神出鬼没,让德军都不得不出动了他们的王牌“狙神”与他对抗。

这场顶尖狙击手之间的较量,则因为一枚不起眼的光斑,以最富戏剧性的方式分出了胜负。那么,这场王牌对决究竟是什么样的过程,结局如何?这个被搬上了大荧幕的故事,究竟是真是假?

瓦西里剧照

王牌狙击手瓦西里的崛起惊动了德军

公开资料显示,这名被称作苏联王牌狙击手的电影原型任人物“瓦西里”,全名叫瓦西里·扎伊采夫,1915年出生于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15岁之前一直在自己的家乡乌拉尔山区牧羊,后来前往苏联的马格尼托诺斯克技校学习。

1936年,21岁的瓦西里参军,加入苏联红军第62集团军第284师1047团服役。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瓦西里随部队奔赴前线,1942年以精锐部队之师被调往斯大林格勒,参加了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通过他的童年经历,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出他擅长射击的原因——放羊。羊群经常会引来豺狼虎豹,这意味着瓦西里要与猎枪为伴,他精准的枪法大致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打下基础,随后在苏军训练营里变得出神入化。

瓦西里·扎伊采夫

“瓦西里”是俄语中常见的名字,它的意思本是“统治的”,还曾被赋予“皇帝”的含义。而“扎伊采夫”的意思则是野兔,这倒是很像瓦西里作战的风格——动如脱兔,枪法敏锐无比,可以说是人如其名。

然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却不会给野兔太多空间。众所周知,苏德战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坦克军团的大量运用,而这种打法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更为多见。

苏联的武器装备与德军有明显差距,在坦克火力完全对不上的情况下,只能不停地用一波波战士去冲锋。

而到了战役后期,苏联的补给明显好转后,双方形势扭转,轮到了德军不停送人头。

德军

之所以说这是二战的转折点,是因为斯大林格勒地处伏尔加河下游西岸,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伏尔加河上最重要的港口,也是重要的工业城市与交通枢纽。

一旦被德军控制,苏联将失去工业基地和粮食资源,所以双方不惜一切代价,在这里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

惨烈到什么程度呢?平均每名士兵在战场上存活时间不超过24小时,能活过三天就可以当团长!

结果就是,这场持续了半年多战役,造成了苏联超过200万的军民伤亡,德军也超过了150万——据统计,这应该是世界战争史上伤亡人数最多的一场战役。

瓦西里·扎伊采夫

而瓦西里之所以能在这场战役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作为单兵个体,能够以有限的武器(狙击步枪),极大杀伤德军的有生力量,令敌人闻风丧胆。

当然,这也跟他的特点有关。据资料记载,由于少时在家乡乌拉尔山区放牧当猎人的经历,瓦西里擅长击杀野鹿等猎物,这给他打下了良好基础。天赋加之勤奋,他的射手天赋很快显露出来。

在苏联红军武器弹药最匮乏的时候,瓦西里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步枪,只有几十发子弹,不得不去找战友们借,或者是缴获敌人的步枪,才能将这些子弹击发。

好在他的射术的确了不起,在用普通的毛瑟步枪击杀了超过30名德军后,上级终于肯将资源倾斜于他,给了他一支质量更好的狙击步枪,配备瞄准镜。

瓦西里剧照

“王牌狙神”瓦西里·扎采耶夫正式上线!

此后的三个月,瓦西里击毙敌军的数量直线上升,据苏联军方统计,瓦西里在这三个月里共击毙了125名德军及轴心国官兵,这其中还包括11名狙击手,甚至还创造过10天击毙40个敌人的苏军狙击手记录!

电影《兵临城下》浓墨重彩地讲述了他的出场,真正做到了“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观来令人热血沸腾。

苏联媒体立即意识到瓦西里的重大价值,对于提振苏军士气、打击敌人气焰会起到重大作用,于是对他进行大肆宣传。

苏联不少报纸还连载过他的英勇事迹,甚至对他的不少战绩进行了一些“艺术加工”,比如他与德军王牌狙神的巅峰对决。

事实上,瓦西里的神勇不仅让苏联军民振奋,也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为了将这名苏联王牌狙击手拿下,德国方面要有所行动了。

瓦西里剧照

6名苏联女兵惨遭祭旗,苏德王牌狙神对决一触即发

根据苏联方面的宣传,以及电影《兵临城下》及其原版小说描述的内容,瓦西里迎来了一位真正的敌人——德国“狙击之王”埃尔文·科宁斯上校。

原来,得知斯大林格勒前线有一位予取予求的苏联狙击手,德军将领坐不住了。

他们原本就是客场作战,大兵团作战推进十分不顺利的情况下,就需要更多有生力量去占据更多的据点和高地。而对方有一位神出鬼没的狙击手,最擅长的就是摧毁德军的有生力量,这实在让德国人寝食难安。

于是德军第六集团军司令部下命令,要干掉这位苏联的王牌狙击手。他们派出了党卫军科宁斯上校,这位德国柏林索森狙击手学校的校长,即刻出发前往斯大林格勒,执行击杀瓦西里的任务。

剧照

狙击手不光需要有精准的枪法,更需要在完成击杀任务之后及时躲避、隐藏自己的行踪,这样才可以让对方无所遁形,而自己经过调整后继续对对方形成精确打击。

毕竟,当你的枪口对准别人的时候,别人的枪口也正在对准你。

而狙击手(英文sniper)第一次被广泛运用到战场上,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军。一战中的德军训练了不少猎户出身的狙击手(跟瓦西里十分相似),给协约国的盟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据说德国有专门培养顶尖狙击手的组织机构,而科宁斯上校正是这个组织的负责人(校长),由他亲自出马再合适不过。

战场

科宁斯上校在刚刚飞抵前线的时候,就做十分心狠手辣——他干掉了两名苏军狙击手,端掉了苏军一个阵地,更过分的是,他击杀了六名主管后勤工作的苏联女兵。

按照苏联方面的说法,这六名女兵手无寸铁。科宁斯如此残忍地杀害她们的唯一目的,就是想苏联方面挑衅,誓要干掉他们的王牌狙击手,粉碎这个苏联军民心目中的大英雄。

德军的宣传机器开动了,他们在前线放出消息,要找出并干掉瓦西里。

但问题是,他们不知道瓦西里在哪,这位神出鬼没的狙击手,别说敌人了,就连他的战友都经常搞不清楚,他究竟会出现在哪里。

剧照

电影《兵临城下》在讲述这段故事的时候,给瓦西里的两位战友加了戏:一位叫塔尼亚的苏联犹太人女狙击手,曾经是他的学员,如今成为她的亲密战友与伴侣;

另一位则是苏联文宣部军官丹尼洛夫,是他冒着枪林弹雨树立起了瓦西里的英雄形象,却也是他爱上了瓦西里的爱人塔尼亚。

根据资料,塔尼亚是真实历史人物,但记载太少,丹尼洛夫则不能确定,但苏联军方定有专门负责文宣工作、把瓦西里的故事讲给苏联百姓听的人。

由于二人并不属于苏德“狙神对决”的主线人物,故我们简单用几句话带过,继续去看瓦西里和科宁斯的生死对决。

战场

在初战告捷、鼓舞了前线德军士气之后,科宁斯越发张狂。

他在德军情报部门的帮助下,搜寻到了瓦西里所在部队的位置,还向前线的德军官兵保证,为他们拔掉瓦西里这颗钉子。

而苏联的情报部门同样得知了科宁斯的出现,瓦西里也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对手来了。而且,随着科宁斯的出现,苏军前线的狙击手不断被击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瓦西里的心态。

他起初怒火万丈,但后来逐渐清醒下来,意识到敌人是冲着他来的,要想扫除敌人的威胁,就必须亲自解决这个问题。

剧照

瓦西里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行踪,在战友的帮助和掩护之下,开始靠近敌方狙击手时常安营扎寨的区域。他知道,对手科宁斯就藏在对面的某个角落,等待机会准备将自己一击致命。而他要做的,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战场不是打游戏。我们经常玩的射击游戏里,里面经常有人以孤军作战的方式干掉多个对手。但是在战场上,个人能力再强大也抵不过对方的群策群力。

瓦西里相信自己的战友,即便像他这么艺高胆大之人,都遵循着至少与一名战友进行配合的狙击战术,大家可以互相侦查、协同作战,即便有一个人牺牲了,也能通过其弹道判断对方的位置,从而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但科宁斯自视甚高,他不屑于让别人打配合,宁可自己去做一头“独狼”。而这匹狼的唯一猎物就是瓦西里,其他苏军尽管他也一直在杀,但他从未把那些人放在眼里。

瓦西里

僵持四天的艰苦拉锯战,被一枚光斑倾斜了胜负天平

在科宁斯上校到达的第一天,他就以挑衅的方式引起了苏军的愤怒,但同时也让苏军产生了一定畏难情绪。这位德军的王牌狙击手,给苏军的步兵单兵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威慑。而能够化解这种威慑的,也只有瓦西里了。

前线狙击手的对决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很多狙击手往往还没发现敌人的存在,就已经因为行踪暴露而惨遭对手爆头,一命呜呼。

此前瓦西里一直扮演这个角色,然而现在科宁斯的到来,让他不得不重新抖擞精神,认真研究这个对手。

科宁斯就是为了瓦西里而来,而瓦西里也一直在寻找这个对手,这种“双向奔赴”让他们的相遇顺理成章。终于,经过第二天的紧张对峙,通过一次试探性进攻,他们锁定了对手就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

瓦西里

但这次试探性进攻也让瓦西里付出了战友被击中的代价。

前文提到的丹尼洛夫,因为行踪暴露被科宁斯一枪击中肩膀,然而狡猾的科宁斯并没有补枪——他的目的并不是杀掉丹尼洛夫,而是为了引出瓦西里,他知道苏军不会抛弃自己的战友,想用“围点打援”的方式让瓦西里露面,从而解决他。

瓦西里也知道自己不能暴露,但是丹尼洛夫的受伤依然让他担心,他心急如焚,却无能为力。科宁斯倒是发挥了绅士风度,任凭受伤的丹尼洛夫爬行到安全地带,被苏军医务兵解救,也没有杀掉他。

看到战友脱险,瓦西里稍微恢复了平静,开始分析科宁斯的位置。集中丹尼洛夫的子弹来自正前方,他以最小的活动幅度拿出便携式望远镜向前侦查,发现正前方的瓦砾堆中有一块斜立的钢板,下面似乎是一个掩体。

瓦西里

为了确认科宁斯是否躲在那里,瓦西里决定引蛇出洞。他把一只手套套在一个细木板上,轻轻把手套举过头顶,而手套仅仅伸出了一半,一颗子弹便从瓦西里的头顶掠过——来自正前方!就是他!

瓦西里赶紧撤离原有阵地,而科宁斯也做了同样的事——他们的位置都已经暴露,但都在对方的射程之内,侦查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高手对决真正考验的是细节,是耐心,是谁不犯错误。第二天的对决,双方打成平手。

第三天开始,双方进入到静默战中。然而这种时间无法持续太久,因为身边的大部队战斗越来越激烈,飞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身边的爆炸声越来越多,瓦西里的战友甚至都在德军的轰炸中身亡。

瓦西里

瓦西里忍住悲痛的泪水,继续端枪瞄准着科宁斯可能隐藏的方向,他明白这场对决必须要分出胜负了。

到了第四天的中午时分,太阳渐渐向西移动,瓦西里所在的位置背光,而科宁斯所处的阵地则暴露在了阳光下。

科宁斯习惯用钢板掩护自己,因为钢板的覆盖面积大,隐蔽性强,对于他这样一位不需要掩护的独行枪手而言是最理想的选择。

但是这种条件容易让人忘乎所以。科宁斯隐蔽的钢板旁边出现了一块光斑,面积很小且不容易被发现,但这对于目光如鹰的瓦西里而言已经足够。

瓦西里身边的另一位配合他的战友库利科夫知道是时候引蛇出洞了,将钢盔轻轻举起,一瞬间科宁斯扣动了扳机,钢盔被打穿,库利科夫假装中弹发出了痛苦的哀嚎......

瓦西里

经过这几天的蹲守,加上阳光的直射,科宁斯明显已经心态急躁,他相信自己击中的是瓦西里。为了确认战果,也为了躲开刺眼的阳光,他稍微探出了一点头去窥视。

机会来了!瓦西里屏住呼吸,迅速扣动扳机,子弹怒吼着冲向科宁斯那暴露出来的半个脑袋——这四天来,瓦西里屏气凝神没有开过哪怕一枪,但这一枪已经足够。

子弹从科宁斯的前额射进,带着脑浆和血液从后脑喷出。

又过了一段时间,在确认身边没有其他德军狙击手后,瓦西里和库利科夫爬出各自的狙击阵地,从钢板底下把那具已经变成尸体的德军狙击手拖出,通过军牌确认了那个人的身份正是科宁斯。

战场

四天时间,战火和敌人磨练了瓦西里钢铁般的意志;一个光斑,足以让德军王牌狙击手在一秒钟之内命丧黄泉。这场苏德王牌狙击手的对决,以瓦西里和苏军的胜利而告终。

这个荡气回肠的故事,通过苏联媒体的宣传,后来以小说和电影的形式被记录下来,成为了如今我们看到的样子。

然而我们不得不遗憾地指出,这个故事可能是苏联的一次大规模宣传活动。

经过考证,德国柏林并没有所谓的索森狙击手学校,而科宁斯上校其人也不见于苏联和德国的任何史籍,甚至就连“上校”这一军衔都不存在于德国党卫军中。

瓦西里·扎伊采夫

网上广为流传的“世界十大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和科宁斯都榜上有名,但科宁斯是十个人里唯一一位没有留下任何资料的人,其事迹均为苏俄军中广为流传的“传言”。

即便瓦西里、丹尼洛夫、库利科夫以及塔尼亚,历史上都有其原型并有资料为证,也不能证明科宁斯的存在。

根据德军的公开资料显示,确实有一位党卫军旗队长(相当于上校)曾经被派往斯大林格勒前线,但不确定他是否被瓦西里所击毙,也许这个被埋没在斯大林格勒战场上的亡魂,就是《兵临城下》中科宁斯上校的原型。

但无论如何,瓦西里·扎伊采夫是真正的英雄。

瓦西里·扎伊采夫

瓦西里的战绩在苏联红军历史上排名第四、二战狙击手排行榜名列第十,也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战斗典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后,瓦西里被授予“苏联红军英雄”的称号。

后来因为在战斗中受伤,瓦西里回到了苏联,战后在如今的乌克兰境内从事军工行业。

1991年12月15日病逝于基辅,结束了他光辉的一生。

也许是巧合,在他去世后仅仅10天,也就是1991年的圣诞节当日,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苏联这个国家不复存在。苏联英雄陪伴着他的祖国,走完了这一生。

瓦西里去世后原本被安葬在基辅的烈士公墓,但他临终前有遗言,希望能葬在斯大林格勒(今俄罗斯伏尔加格勒)。

瓦西里·扎伊采夫墓

2006年1月,俄罗斯与乌克兰两国政府帮助他完成了心愿,瓦西里·扎伊采夫的英魂回到了斯大林格勒这片土地,安葬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纪念碑旁。他的纪念碑上刻着他在战役中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伏尔加河身后已经没有退路了”。

直到今天,还有不计其数的俄罗斯、乌克兰人前来为他献上鲜花,回顾他英雄的事迹,寄托自己的哀思。

青山忠骨,浩气长存。保家卫国的英雄永垂不朽!


参考资料

[1]马季.狙击手瓦西里传奇[J].当代军事文摘,2005-04(048-049).

[2]朱亚宁.有关狙击的历史与传奇[J].书屋,2014-09(077-080).

[3]徐贺.狙击之王——瓦西里·扎伊采夫[J].小雪花,2011-Z1(075).

[4]彭成.叙事学的无穷魅力——《兵临城下》影片叙事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04(042-043).

[5]韩勇.二战大片《兵临城下》[J].环球军事,2001-015(058-059).


tags:

关于我们

轻轻日常百科,分享学习知识网,精彩生活时尚百科。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Your xseozz.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