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见问题

美国登月真假

2024-01-19 常见问题 5 作者:网友投稿

美国登月真假

美国登月的传说根本站不住脚!1969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五十年了,都已经到了信息时代,美国再也没有登陆过月球,就连航天发动机都要买俄罗斯的,哪怕拿出一万个理由,一万个借口,也无法解释曾经登陆过月球!这不是荒唐可笑吗!总之五十年过去了,你已经是唯一超级大国了,不管真假,如果不服,你再登一次证明自己。什么?登不上去了?你放屁!脑残和汉奸们都在极力为你辩护呢,你却说五十年后登不上去了?超级大国,超级大骗子!!

中国登上月球第一人

今年年中,载人航天系统官宣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启动实施,计划到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

此后数月间,又陆续发布了载人登月初步方案、关于征集载人月球探测工程月面科学载荷方案的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新一代载人飞船、载人月面着陆器的名称等进展与活动信息。

近日,恰逢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二十周年,回望二十年前,搭载着航天员杨利伟的 CZ-2FY5/SZ-5 组合体一飞冲天,亿万华夏儿女无不为之欢呼雀跃,中国太空第一人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提振了民族信心,也为后续载人航天工程向纵深推进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二十年前,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画面。

短短二十年间,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三步规划也已经顺利完成,近百吨级的大型载人空间站“天宫”已经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

接下来,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在7年时间内将中国航天员送上月球表面。

更高远的目标,不仅能为深空探测提供更强的工程能力,也可以对各行各业转型升级增添更强的驱动力。

然而,到了载人登月阶段任务可就不止一人了。

就任务能力与需求来看,首次载人登月任务会是3人乘组,其中2人搭乘月面着陆器登月,1人在载人飞船中留守环月轨道。

在首次载人登月任务实施之前,大概率还会有无人登月、载人环月等任务。

这些任务其实都属于载人月球探测登月阶段任务,任务所需航天员会根据任务要求有计划地系统性选拔。

用于载人登月任务的 CZ-10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据杨利伟披露,目前针对登月任务的航天员选拔与训练还没有进入到这个阶段。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选拔是比较合适的时间?计划时间还剩下7年,来得及吗?以NASA旨在载人重返月球的阿尔忒弥斯计划为例,搭载航天员登月的阿尔忒弥斯三号任务的计划发射时间是2025年12月,而载人登月航天员选拔工作的开始时间是2020年12月,时间相隔5年。

实际上,原计划阿尔忒弥斯三号的发射时间是2024年12月,也就是说,只要提前4年选拔登月航天员是完全来得及的。

NASA的阿尔忒弥斯二号载人环月任务乘组当然了,就目前阿尔忒弥斯计划的任务进展看,由于登月器、月面宇航服等装备的拖延,即便是2025年12月这个时间节点他们也是很难保证的,但这并不妨碍航天员选拔这个问题的相关分析。

就4至5年的选拔与训练时间来看,我国2024年或2025年进行登月阶段任务航天员的选拔是比较合适的时间。

我国应当如何选拔首批登月阶段航天员?杨利伟披露,将来我们登月的航天员,一定会从前期执行过任务的航天员当中去选拔。

这里的“任务”指的是近地轨道载人飞行任务。

目前我国有一、二、三批现役航天员,总计34人,其中第一批现役9人全部执行过飞行任务,第二批7人也全部执行过飞行任务,第三批18人,截止目前有2人正在执行飞行任务,到2024年或2025年,第三批航天员中执行过飞行任务的人数还会进一步增加,第四批航天员目前正在选拔,预计到2024年上半年完成选拔,之后还要进行为期至少3年的训练期才能执行飞行任务。

也就是说,针对首次载人登月任务需求,满足“执行过任务”标准的航天员,就是第一批9名航天员、第二批7名航天员,以及部分第三批航天员。

聂海胜在我国空间站天和舱展示一、二、三批34名航天员大合影“执行过任务”这只能算是一个初步的选拔门槛,记得在 SZ-16 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央视直播中,主持人问聂海胜,有没有可能真的有一天,自己站在月球的表面和我们通话?聂海胜对此微笑着回答道,想是这样想,但是估计我们首批是赶不上了。

为什么赶不上?原因其实也简单,主要就是年龄的因素。

二十五年前,从1500多名优秀空军飞行员中百里挑一、精心选拔的14人汇聚航天城,成为921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批预备航天员,二十五年间,他们为载人航天工程立下了汗马功劳,SZ-5 杨利伟只身勇闯太空、SZ-6 多人多天、SZ-7 航天员历经艰险首次出舱、SZ-9 首次载人交会对接……6年前,由于 CZ-5 Y2 火箭发射失利,当时不仅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被迫封存推迟,其实也影响到了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进度。

如果没有这次延迟,首批航天员可以更为从容地执行空间站的在轨建造任务,但由于延迟的客观存在,首批航天员的年龄也是逐年增长,到2021年执行空间站建造任务时,首批航天员还需要就老龄化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执行空间站建造与运营任务时,首批航天员就已经存在老龄化的问题,那么六七年后的首次载人登月任务,这个问题还将更加突出。

截至目前,首批航天员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了57岁,到执行首次载人登月任务时,首批航天员的平均年龄将达到64岁。

以NASA的阿尔忒弥斯载人登月计划为例,可被选为阿尔忒弥斯早期任务乘组的航天员有18人,他们目前的平均年龄是45.3岁,按照2025年载人登月的时间考虑,其执行首次载人登月任务时的平均年龄也只有47.3岁。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首批航天员按照六十多岁的平均年龄去执行首次载人登月任务,老龄化的问题确实相当突出。

据载人航天工程相关负责人介绍,登月任务对于航天员来说,更具挑战性,技术要求更高,风险也更大,从选拔角度对登月航天员来说,需要有更强的心理素质,更好的体能,当然也需要有更强的自主工作的能力,和自主决策的能力。

从选拔要求来看,首批航天员老龄化带来的主要问题就是“体能”。

当然了,首批航天员毕竟是万里挑一选拔出来的,在他们中间也不排除有,随着年龄增长,但体能依旧较强的,比如今年58岁的杨利伟近日在央视披露,我们第一批的航天员,因为相对来讲年龄都比较大了,所有的训练大家都一样要做,包括转椅离心机,离心机我们还在做8个G,我们还都是达到优秀的水平,我离心机基本就没出过前三名,转椅就更强。

但是回归现实,放眼世界,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还没有年龄超过60岁的航天员执行登月任务,其实在前文中,聂海胜给出的回应已经道出了这个现实。

我国首批登月航天员将主要从第二批航天员,与部分第三批航天员中选拔,这几乎是一定的。

载人航天,人的价值与作用是首要的,所以在选拔登月航天员时,更加强调“自主工作与自主决策能力”。

首次载人登月航天员与二十年前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的选拔要求也有一定的共通之处,那就是都强调“自主工作与自主决策能力”,只不过,登月任务对这一要求的标准更高。

因为近地轨道载人任务,即便出现什么问题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再入大气层返回地球,而地月平均距离达到了38.44万公里,可以得到的地面支援有限,需要航天员根据现场情况,快速自主决策。

登月航天员需要做哪些自主决策,又需要进行什么样的训练?可以从我国首次载人登月任务方案中体会:首先用货运版 CZ-10 火箭发射月面着陆器,后者经地月转移轨道进入环月轨道;月面着陆器之后载人版 CZ-10 火箭发射搭乘3名航天员的新一代载人飞船,飞船进入环月轨道后与月面着陆器进行环月轨道对接。

新一代载人飞船地月转移期间可能遇到的较大的故障情况是载人飞船动力系统故障,比如阿波罗13号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们是通过登月舱下降级动力实现月地返回。

由于我们的登月舱与载人飞船是分开发射,环月轨道对接,所以载人飞船在地月转移期间并没有登月舱,但是服务舱配置有冗余动力,一旦主份动力故障可以切换到备用动力进行月地返回。

在环月轨道,飞船与月面着陆器完成对接后,3人乘组中的2人进入月面着陆器,确认相关技术状态后,月面着陆器与新一代载人飞船分离,开始登月阶段任务。

新一代载人飞船与月面着陆器环月轨道对接两器分离月面着陆器的构型与任务设计将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载人登月技术路径,不同于由上升级与下降级构成的阿波罗登月舱,我们的月面着陆器是由推进舱与登月舱组成。

推进舱凭借自身储备的大容量推进剂,负责从环月轨道直至月面2.5公里高度区间的减速任务,尽最大限度为登月舱减轻推进剂消耗压力,之后推进舱与登月舱分离,登月舱独自完成接下来的粗避障、悬停、选择安全着陆点、精确避障、缓速下降等任务,直至着陆月面。

月面着陆器的推进舱与登月舱在距离月面2.5公里处分离我们在登月环节的技术水平要比阿波罗登月时代高很多,有望实现全程自主登月,而阿波罗登月舱不具备末段月面障碍识别与自主避障能力,需要通过航天员的手控操作进行目视障碍识别与机动规避。

比如,阿波罗11号登月舱当在距离月面不足1分钟航程时就遇到了环形坑,如果当初按照既定程序不加干预地落下去,登月舱就会在环形坑的坑壁着陆,登月舱就有倾覆的风险,后果不堪设想,好在当时航天员及时进行了手控操作,才避免了悲剧。

如果阿波罗11号登月舱不转手动控制,就会在图中的环形坑坑壁着陆。

我国载人月面着陆器会在嫦娥系列着陆器自主避障基础上,升级为“定点着陆”。

我国月面着陆器虽然可以具备全程自主避障落月,但也会有手动备份,就如近地轨道载人航天器交会对接一样,自动交会对接的同时,手动交会对接同步备份,一旦自动对接过程出现错误,及时改为手动操作,冗余更多,可靠性与成功率更高。

对于登月航天员而言,就需要进行手控登月舱落月的相关训练。

杨利伟披露,虽然目前航天员还没有进入登月训练阶段,但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在做。

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中可能就包括用于航天员训练的登月舱地面模拟器的研制。

阿波罗登月舱模拟器我国用于月球着陆研究的试验场登月舱着陆月面后,还将充当气闸舱,因为月面也是真空环境,需要航天员穿着舱外月面航天服进行泄压操作,完成泄压后打开出舱舱门,两名航天员依次经由登月舱舷梯踏上月球表面。

登月舱着陆月球登月舱展开太阳能电池板月面出舱航天员与一般的太空出舱还不同,因为月球是有重力的,相当于地球六分之一的重力,对航天员的身体协调性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些都要尽可能在地面训练时充分模拟训练到位。

我国登月舱着陆月球后的效果图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用于航天员训练的月球重力模拟设施还有就是,我国登月舱也携带有一辆折叠式载人月球车,两名航天员将在月球车的支持下,实现公里级月面移动,扩大考察范围,采集月壤样品的种类也将更加丰富。

如何在月面条件下安全地操控月球车,也要进行充分的地面训练。

载人月球车折叠形态载人月球车展开形态首次载人登月主要是在月昼期间进行,登月舱与航天员系统并没有月夜生存的需求与设计,在完成月面科考、月面人工采样、月面载荷部署等任务后,两名登月航天员回到登月舱内,关闭舱门,恢复气压,然后就要准备月面起飞。

我们的登月舱既是登月舱也是上升器,推进剂储备是充足的,因为登月下降过程中主要消耗的是推进舱的推进剂。

实现月面起飞后,登月舱将与环月轨道运行的载人飞船对接,然后两名登月航天员进入载人飞船返回舱,接下来的操作就与嫦娥五号类似了,抛弃登月舱,月地转移、再入地球大气层返回。

登月舱与载人飞船环月对接分离登月舱载人飞船返回地球前文所述的训练内容与风险点只是整个登月任务的冰山一角,7年之内实现载人登月任务零突破,从时间上看,比半个世纪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准备时间更短,虽然更短,但是我们的前期技术能力储备更加充分,所以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完成这一历史壮举。

我们并不会进行简单的踩脚印、插旗式载人登月。

三十年前,在载人航天工程中我们提出“载人为建站,建站为应用”的口号,如今通过中国空间站的实践实现了这一口号内容。

首次载人登月也是为了解决载人地月往返的交通问题,后续还将部署可支持载人科考与无人科考的月面移动实验室,还有月面科研站,以及可能的环月轨道站等任务,这些任务都离不开载人登月技术的突破与掌握。

tags:

关于我们

轻轻日常百科,分享学习知识网,精彩生活时尚百科。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Your xseozz.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