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见问题

电信手机流量怎么算

2024-02-28 常见问题 3 作者:网友投稿

电信手机流量怎么算

中国电信多少话费等于一个g流量?这个是在各个地方是不一样的,你看到运营商啊,对区域的套餐的价格,他说我有一个区别的,那些比较发达的城市,一个机场流量话费,那可能也就是三元左右,如果是比较贵的平原地区或者使用流量比较少的,这些的他可能会比较贵,可能10月4日,20元一个级的都有可能,所以要看你所在的地区,如果你不明白的话,可以打印看你的中国电信app去查看一下

超套餐流量费怎么计算

8月1日,多家媒体透露,中国电信内部发布一则《关于调整电信畅享套餐的通知》——宣布将在9月1日起,停售全国范围内的达量限速版畅享套餐,省内B类达量限速也须同步停售。

并计划将原无限流量套餐的超出部分流量从限速转为收费模式。

这也表示推出了两年多的“不限流量套餐”或将成为历史。

我们先看看超出部分流量电信将如何收费:79—129档普通版畅享套餐,超出流量按5元/GB计。

而199及以上畅享套餐间超出部分按3元/GB计算。

当月套餐外流量消费满600元封顶,暂停用户上网服务,次月再次开通。

话说这几年来,三大运营商纷纷拿出了「降费提速」政策。

2017年起,运营商们各自品牌的「无限流量套餐」。

从字面意思理解,无限流量套餐就是不限制流量的手机卡。

推出这种卡原本是一件好事,如今小视频时代用户的移动流量使用量越来越大,如果有一个套餐可以让我们敞开了上网不用为流量的事情操心,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但这种套餐自打一推出就被消费者们诟病,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是运营商的流量陷阱和营销噱头。

因为运营商推出「无限流量套餐」之时就没打算让用户“无限制使用流量”,而是通过「达量降速」的方式来控制用户。

所谓的达量降速,就是运营商在无限流量卡设置的每月流量限额,超过限额后网速就会被限制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基本就是在2G至3G网络之间的水平)既然被设置了流量上限,那还谈什么「无限流量」呢?「无限流量」事实上就成了一种博人眼球的营销话术了。

随后在2018年6月7日,工信部要求三大运营商即刻自查,规范不限量套餐的宣传,不得夸大,对于限制性条款要标示醒目。

要确保让用户明明白白地消费。

之后在运营商的宣传时,便很少在提到「无限流量」的字样。

并在流量套餐的广告商用小字加入了「限速提示」。

而一年之后,作为三大运营商之一的中国电信首个取消了「无限流量套餐」,而改为有偿流量的形式。

这又代表了一种什么样的信号呢?继电信之后,移动和联通会不会步其后尘。

取消掉「无限流量套餐」,改为流量收费模式呢?一、实际上从来就没有存在过真正的「无限流量套餐」。

超出固定流量后的限速实际上已经无法让用户正常使用手机。

还不如让顾客付费去购买超出部分的流量,这样更有实际意义。

二、技术上来讲运营商还无法给用户提供真正的「无限流量套餐」。

真正的「无限流量卡」会让个别用户长时间下载大量文件。

占用大量网络带宽、增加基站数据传输压力,造成网络拥堵。

我们日常中遇到的“信号满格但是网络奇慢”的情况就是因为4G基站的容量不足导致的。

同时「无限流量套餐」还会影响到运营商们的固网宽带业务。

这也是真正的「无限流量卡」无法推出的原因之一,毕竟现在4G网络的实际体验已经接近百兆宽带了。

​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这样的转变会不会带来流量花费上涨呢?有业内人士分析:以 79 元的套餐为例,按照 5 元/GB 的价格,79 元的套餐费可以获得 15.8GB 的流量。

而按照工信部最新统计数据,国内手机用户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DOU)是 7.84GB/月。

因此15.8GB的理论基本上可以够绝大部分用户使用。

(当然我们平时流量包月套餐,应该会比 5 元/GB 更便宜一些) 既然目前的基站带宽还无法满足大家无限制使用流量。

那么用资费去让大家合理的使用无线网络。

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而且对于用户来说,将无限流量变为普通流量套餐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

就是当月剩余流量可以转结到下个月使用,并且可以选择和家人共享套餐流量,比起之前的表面上的“无限流量套餐”还多了一些优势。

在几年之后5G网络搭建完善,网络带宽的技术问题很可能不复存在。

5G的高带宽的特性也势必会引发用户们使用更多高流量的应用——超高清视频、AR/VR。

这是运营商们的重大机遇,同时也是一次挑战。

不要拿「无限流量」这种噱头来忽悠人。

真正让客户毫无顾忌的去用5G流量,这才能真正做到既服务顾客,又发展自己,同时还推动了整个5G行业的发展。

tags:

关于我们

轻轻日常百科,分享学习知识网,精彩生活时尚百科。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Your xseozz.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