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闻异事

茂林神器

2024-03-04 奇闻异事 2 作者:网友投稿
廖茂林与他的陶瓷博物馆

古春晓

茂林神器

四川茂林博物馆一角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此诗源于北宋“文艺皇帝”之“徽宗一梦”:传说宋徽宗赵佶梦见雨霁云开天青色,醒来即句并下旨“按此烧瓷”——这便是汝窖御瓷“天青釉”绝色风华之由来,汝窖因此荣登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窖之首。

元朝:青花釉里红开光镂空四季花卉盖罐

梦幻色彩成就一代名瓷,瓷国美名自古享誉天下。“中国”与“陶瓷”英文同名china。ChinaDream——就是“中国梦”。

古人云:“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当今成都有一位收藏大家,被誉为“民间瓷王”的廖茂林先生一往情深“ChinaDream”,心怀一个美丽的“瓷国梦”:建立一座真正意义上的中华五千年陶瓷通史博物馆——“这般颜色做将来”!

满城故地,三洞桥头,西蜀帝陵,藏风聚气。与永陵博物馆仅一路之隔的华业大厦内,大隐于市的“四川茂林博物馆”藏宝于民。

唐诗曰:“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此馆目前尚未对外开放,仅供小众圈子观赏交流。幸获资深报人、传媒学教授傅吉石先生热心引荐,并承蒙廖茂林馆长热情接待,笔者一行此访茂林大饱眼福。

作为一家民办博物馆,首先令人惊叹的是茂林拥有如此丰富而精美的馆藏艺术品,其主打藏品便是古陶瓷。据廖馆长介绍,目前茂林共有各类藏品4万多件,其中1万余件古陶瓷器已初步形成五千年不断代的品类系列:史前的黑陶,周代的地听,汉代的陶佣,唐代的三彩,宋代的青瓷,元代的青花,明朝景泰蓝,清朝珐琅彩……其中不乏精品甚至孤品。

这些古器物既是物质形态的遗存,也是文化形态的遗存。廖茂林心目中的“不断代”,不仅是物理时空上的联结,更是古今精神上的联结和文脉上的延续。一件文物藏品,其文化层面的表达才是终极表达,其蕴含的人文价值才是核心价值。

清朝:乾隆御制青花釉里红锦上添花析枝瑞果天球瓶

宋朝:白釉雕刻观世音菩萨坐像

正如央视热播节目《国家宝藏》主持人张国立开场所言:“这是一个年轻的节目,有多年轻?上下五千年!”这是国家大台彰显的国家气象与文化自信:熔古铸今——揭扬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释器论道——解读中国文化的基因密码。这一“现象级”节目是对中华文明史的集体缅怀,是对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召唤。“让文物活起来”——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重焕光彩!

伟人曾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文化桥梁。”女作家胡辛的《瓷行天下》——“天下谁能美得过瓷,世上谁能活得过瓷?”中国古陶瓷研究泰斗、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新园先生,对成立于2009年的四川茂林博物馆给予这样的评价:“年轻的茂林用历代陶瓷珍品编年了一部中华五千年文明简史。”

景德镇陶瓷研究所所长刘新园(中)考察茂林博物馆

此访时间真巧,正好赶上“中华五千年”成为国际新闻热点。原来就在几天前的7月6日,中国杭州良渚古城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史前考古遗址被世界权威组织正式认可,从而打破国际主流学术界对中华文明史的长期偏见。

中国振振有词——有瓷,有瓷典!

茂林件件淘宝——陶宝,有宝藏!

就在茂林博物馆的玻璃展柜里,便陈列着一尊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三足鼎”陶器,还有一尊史前“红山文化太阳女神”陶器。正可谓“一眼五千年”,中华陶瓷遗珍堪称“看得见、摸得着”的五千年文明“实证”:证瓷即证词,证物即镇物。

“良渚文化三足鼎”陶器

“红山文化太阳女神”陶器

廖馆长一边导览,一边科普开讲:“陶瓷”一词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来的。中国先民制陶历史可追溯到8000年前,在3500年前商代中期产生了原始瓷器,到公元2世纪东汉末期烧制出了成熟的青釉瓷器,至宋代名窑名瓷已遍及大半个中国,元明清瓷都景德镇的青花瓷成为传统名瓷的杰出代表……

可以说,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一直不曾中断的陶瓷发展史,而陶瓷器物本身无不烙上所在时代的技术印记与审美特征:

秦汉陶瓷古朴自然,唐代瓷器雄浑大气,宋代瓷器精致内敛,元代瓷器清丽秀美,明代瓷器浓艳多姿,清代瓷器繁缛堂皇……各个时代的工艺器物无不蕴涵丰富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乃至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等历史信息,这便是古陶瓷艺术品收藏的历史价值与无穷魅力,更是收藏者的一种精神寄托。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多姿多彩的陶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发明之一。从中国陶瓷“史”,到陶瓷中国“使”,瓷之国“出使”全世界,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杰出贡献。

china语意双关:中国、瓷器

穿阅china,译码china。国内对一语双关的china一直存有两种观点:是先有china瓷器?还是先有China中国?

前者认为景德镇古称“昌南”,英译谐音为china。因此西方将来自中国景德镇的瓷器称为china,后来便直接用中国特产之瓷器china代称中国。

后者肯定先有英译中国国名,后用china代称中国特产之瓷器。著名诗人流沙河曾在《文汇报》发表过一篇科普文章,代表了学界主流观点:

首先,“China”一词来源于印度梵文“Cina”,这个指称华夏族的梵语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出现。再者,中国瓷器最早出口欧州时叫做Chinaware,后辍ware是器皿的意思,也就是“中国器皿”。再后来,西方人渐渐省略了ware,习惯性称“中国瓷器”为china。这就是说,瓷器china来源于中国China。其区别是首字母大写为中国,首字母小写为瓷器。

无论china怎样演变,其双关语意充分表明了中国瓷器乃当之无愧的中国象征。

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位“文艺皇帝”乾隆的陶瓷诗:

“越器那能更见唐,宋窑已自入珍藏。八笺几度传秘制,片羽千秋辉吉光。”

正如歌曲《吉光片羽》所唱:“握住这,遗失的吉光片羽,举世无匹。”于是笔者一行倾听廖馆长坦陈心志:“将中国传统文化捡起来!”

四川茂林博物馆馆长廖茂林

好一个“捡”字,从大手笔到大格局,底气何来?

就这个“捡”字,从企业家到收藏家,华丽转身!

傅吉石教授称赞廖茂林有情怀:人有品相,物有品位,事有品格!这个“捡”字用得举重若轻,更显出手不凡!

通常“鉴宝”之类的节目都要讲故事,而廖茂林现在这张名片几乎都与“鉴宝”有关:四川茂林博物馆馆长、文博研究馆员、古陶瓷高级鉴定师、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成都市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成都市拍卖协会名誉会长(首届会长)、四川翰林文物鉴定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成都市金沙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

这是“转型”后的廖茂林,那么其人“往事”如何?先看看央视《国家宝藏》如何展现国宝的“前世今生”:先用明星演员以舞台剧形式演绎“前世传奇”,再让与国宝有交集的素人讲述其“今生故事”,称之为“纪录式综艺”。在此不妨通过两首经典名曲,“综艺”一下廖茂林的前半生“传奇”:

《在希望的田野上》词作者陈晓光2018重访温江

第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曲源于温江,而廖茂林生于温江,1953年生人。改革开放初年,时任《歌曲》月刊编辑、词作家陈晓光(后任文化部副部长)到温江等地体验生活并产生了创作灵感:“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而当年在家乡温江养过蜜蜂做过花木的廖茂林,正如歌词所唱:“在这田野上劳动,为她打扮,为她梳妆……”

正所谓“向阳花木易为春”——先富起来部分人。于是在个体工商户年代,便有了成都纺织品货栈“毛毯大王”廖茂林,又有了长城贸易公司“彩电大王”廖茂林……

第二首歌《春天的故事》:“一九九二年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此时已有经商积累的廖茂林,立即抓住“邓小平南巡”推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机遇,于1992年下半年以1000万元注册资金成立了四川长城房地产开发公司。这一次茂林版“春天的故事”同样在温江展开,而且“在希望的田野上”划了很大一个圈:圈了一千亩土地。当时地价每亩仅五万元,廖茂林大展宏图……

此访茂林,回忆温江。正如词作家陈晓光38年后创作的《又见温江》:“远山近水,花园城乡;新朋老友,话说沧桑……”

英国作家毛姆说:“爱财富和爱听故事都是人的天性”。笔者一行无不惊叹这位“低学历”馆长的“高情商”,更是一种“高财商”:头脑敏锐,思维超前,慧眼独具!于是后来的故事画风大变:廖茂林用盆满钵满的“真金白银”换回了一件又一件“空罐空瓶”——文化含金量更高的古陶瓷艺术珍品。

元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罐

从“底气何来”到“底蕴何求”,廖茂林再爆“金句”——“变有价之宝为无价之宝”!

80年代初期,作为成都首批“万元户”之一的廖茂林,开始只是凭小兴趣买点小玩意,算是当时“半地下”古玩藏品市场的最早涉猎者。从喜欢到热爱,从追求到痴迷。正如汤显祖《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文博专家认为,我国历史上共有五次“收藏热”:其一为北宋,其二为晚明,其三为康乾盛世,其四为晚清民初,其五为改革开放时代(20世纪80年代至今)。古代收藏主体是上层贵族和文人士大夫,而新时期收藏则以新兴民营企业家为主流,此种现象与文革“斯文扫地”与改革“先富政策”密切相关。

“弄潮儿向涛头立”——作为改革开放最早的亲历者与受益者,廖茂林还是一位“自学成才者”。初涉古陶瓷这个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风险密集型行当,难免常有“打眼”多有“吃药”。而陶瓷收藏有三重境界:求真是基本,求精是追求,求珍是智慧,因此对专业知识和鉴别技能要求很高。廖茂林通过刻苦钻研不断以实践换真知,不仅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品鉴水平,还于2006年创办了翰林文物鉴定评估公司,接着又创办了成都金沙拍卖公司,并取得国家一类文物拍卖资质。

从行外到行内,从业余到正业,廖茂林首本专业著作《古陶瓷精品》,于2009年由四川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

古陶瓷品鉴称为“清玩”或“雅玩”,对此明代《长物志》《格古要论》等古玩典籍最早提出“玩物长志”观点。廖茂林先生由玩家到专家,由商业家到大藏家,便是“鉴古可以进德”的最好例证。

宋人古器物论著《洞天清录》谈收藏乐趣:

“明窗净几,罗列布置;篆香居中,佳客玉疏映。时取古人妙迹以观,鸟篆蜗书,奇峰远水,摩挲钟鼎,亲见商周……”

廖馆长的书房兼办公室古色古香:古瓷器满堂生辉,古字画四壁溢彩,古家具如坐春风。谈笑有文友,往来多同仁,好一处“艺苑洞天”之境也!董其昌《古董养生说》:“可以舒郁结之气,可以敛放纵之习——怡生安寿也”。

从古董到懂古,学贵求真,经世致用。廖先生每天都在这里工作10多个小时,查资料,阅图谱,不断学习、深入研究。正如《国家宝藏》主题歌《一眼千年》所唱:“那么厚一本时间,我像枚书签,守在故事里做一个伴……”

景德镇陶瓷研究所所长李一平等在茂林品鉴

虚心求知,择善而从,廖馆长经常邀请权威专家学者上门指导。中国古陶瓷研究有“北耿南刘”之称,即故宫的耿宝昌与景德镇的刘新园。刘大师曾与2010年带领研究生到茂林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鉴定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等机构的多位著名专家先后来此品鉴交流,正所谓“奇器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李复华撰文说:“茂林藏品之丰,档次之高,蔚为大观;廖君富有理想,追求纯粹,情怀可嘉。”

所谓“收之有道,藏之有德”。在当下收藏者多以投资、投机的商业化为目的,传统修养性收藏被边缘化的背景下,文博专家称廖茂林“追求纯粹”可谓评价很高。

四川茂林博物馆展厅一角

长期以来茂林只顾买进,迄今为止一件都未卖出。一方面已倾其所有资金积累,一方面已容纳不下众多藏品。才道“五千年”时间不断代,却叹“五百平”展厅空间小。由于受现有场地局限,目前茂林博物馆只能精选陈列2000件陶瓷珍品。

2013年5月,由《成都商报》组织的“博物馆周末直通车”公益文化活动首选此馆,参观市民反映良好。但由于馆址所处写字楼环境不宜对外开放,所以大量藏品只能存封于库房。正如周杰伦《青花瓷》所唱:“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对此廖先生正在千方百计筹建一座独立新馆,这便是茂林博物馆的最大愿景与终极梦想。

元青花瓷塑“鬼谷子下山”

尽管“螺蛳壳里做道场”——打不开场面,然而置身其间却令人强烈感受到“瓷藏如磁场,器场有气场”。古诗云:“兴极卷帏看国色”,于是廖先生捧出了一件“镇馆之宝”——元青花“鬼谷子下山”。

这是一件人物题材瓷塑摆件,表现了战国时期神秘超人鬼谷子亲驾一虎一豹木轮车,急奔下山营救弟子孙膑的故事。在存世甚少的元青花瓷器中,绘有人物故事纹饰的藏品已是凤毛麟角,而将“鬼谷子下山”题材烧制成立体雕瓷的则极为罕见。该藏品造型生动,人物神态若仙,青花色泽纯正,实乃存世极品。

元青花稀世难求,拍卖场问鼎霸主。在2005年7月12日英国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以“鬼谷子下山”为纹饰图案的元青花瓷罐,最终以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2.3亿元)的天价成交,创中国古陶瓷艺术品拍卖最高纪录。

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品·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瓷罐”

青花瓷被称作中国瓷器舞台的“青衣”,白底蓝彩,素雅清丽,宛如水墨,千年如新。清代龚轼诗赞:“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廖馆长拿出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介绍说:青花瓷起源于唐,制烧技艺成熟并定型于元代,从而开启了后世青花瓷长盛不衰的辉煌历史:在明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至清康熙年间达到技艺顶峰。被誉为“国瓷”的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独领风华七百年,并在外销瓷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担当中国使者;演绎中国智慧;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文化。

元青花梅瓶“萧何月下追韩信”

中国瓷器文化三分天下:官窑瓷的工艺性最高超,民窑瓷的艺术性最鲜活,外销瓷的文化性最广博。“海上丝绸之路”也称“陶瓷之路”——千年窑火,万里瓷路,行于九域,施及外洋。而在丝绸、茶叶、瓷器三大外销商品中,惟有瓷器流传下来。

著名文化学者、电视政论片《河殇》总撰稿王鲁湘先生“识器论道”:“器走天下的中国外销瓷,是五百年前开始全球化进程的第一件“世界商品”,是全球化最早、最美、最普世化的china物证。世界上或许找不出哪样东西,能够像中国景德镇外销瓷那样,成为丝绸之路沿线多民族、多宗教、多习俗、多文化共同参与创造的商品载体,成为中国赢得世界荣誉与财富的东方神器!”

海上丝绸之路——瓷器之路

瓷器不仅输出中国文化,更是世界文化大循环。由于海外消费者的需求及地域风俗文化,反过来又影响了中国瓷器的风格变化。如青花瓷的蓝色应用,并非缘于中国本土审美,而是来自伊斯兰器皿与建筑蓝色装饰的文化传统。而用于青花瓷的呈色剂,就是从中东进口的钴料“回回青”。所以现存青花瓷藏品最多的地方,正是土耳其和伊朗的博物馆。

“一带一路”重温历史,“丝路精神”启示当代: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印度诗人泰戈尔:“所有民族都有义务将本民族最上乘的东西展示在世人面前。那最上乘者,乃民族的财富——高洁的灵魂。”

“魂兮归来”——此为傅吉石教授代表此访一行给茂林博物馆的题词,语出屈原楚辞《招魂》:

“魂兮归来!入修门兮;魂兮归来!返故里兮。”

文物是有生命有灵魂的,古代窑工在赋予器物生命的同时也在修炼自己,匠心之魂蕴含陶瓷之魂。魂兮——国宝之精灵;归来——国匠之精神!

名为《归来·丝路瓷典》的“一带一路”外销瓷精品展,由凤凰卫视知名主持人王鲁湘担纲总策划。从沿线国家收集的300件古代外销瓷珍品,于2017年5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华彩亮相,并重回中国瓷文化母体景德镇永久陈列,让国人重温光荣与梦想!

瓷运系于国运:国盛则瓷兴,国衰则瓷散。“魂兮归来”——国宝之魂;“魂兮归来”——中华至尊!只见廖馆长捧出此访“压轴大器”——海晏河清尊,原来这件“镇馆之宝”曾是当年圆明园海晏堂的“皇家重器”。

茂林国宝·清乾隆“海晏河清尊”

正如南宋诗人叶适的《受玉宝贺表》:“天运重来,国宝再得;感深昔念,喜甚今逢。”

此尊全称为“粉彩描金海晏河清燕耳尊”,系乾隆二十五年景德镇官窑为海晏堂特制的一对陈设贡品。其中一只被英法联军掠夺至欧州,一只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此前网上曾有消息说:流落海外的一只海晏河清尊历经辗转回到国内,曾藏于民间秘而不宣,多年以后终于“现身”成都茂林博物馆。

唐代诗人郑锡《日中有王子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河,黄河;晏,平静。意为黄河水流澄清,大海风平浪静。寓意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则取名于此。

国宝魂归,茂林自珍。这件瓷尊瓷质细腻,花纹精美,色彩瑰丽,需多次入窑和施彩;其制作集霁蓝釉、描金、粉彩、浮起雕等多种工艺于一身;尊身左右饰白釉海燕双耳,谐音“海晏”,造型轻灵生动。这尊象征大清盛世的皇家贡器,集中体现了乾隆时期粉彩瓷器的高超水平和时代特征。

“正当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时。”意为太平时代,提倡文化事业,包括文史、文物、文博……所谓盛世修史、修志、修典等。

廖先生以巨资购回并典藏“海晏河清尊”,不仅成为茂林至“尊”,而且寓涵民族自“尊”,更是“盛世收藏”的时代象征!

“旋闻海宴河清,远播民舒物泰。”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我国文博事业的当代使命和国家导向。正如北宋大儒张载的“四为”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一经典表述被当代哲学大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是宋代理学支脉“关学”创立者张载的思想精髓。意在为世上奠立绵恒长久的精神文化根基,充分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已任”的使命担当,成为感召一代又一代文化传承者的“精神绝句”。

北宋大儒张载“横渠四句”

北宋大儒张载“横渠四句”

对于倾注亿万家财而倾心天下宝物的廖茂林,由地产商转为收藏家的心路历程,与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有着相似经历:取利于商(地产),还富于文(文博),并倾尽其所有。作为民营博物馆“先驱”的樊建川常常自叹“馆奴”难当,而廖茂林却义无反顾抱定决心“知难而建”未来馆舍。

文化名城,文博渊薮。目前成都市共有各类博物馆150余座,其中民营博物馆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一,已达102座。“博物馆之城”来自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的培育:早在2010年,成都市便确立了创建“全国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示范城市”的目标,并出台多项扶持政策支持民营博物馆发展,同时加强规范化管理。

谈到博物馆事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廖茂林介绍说:由中国人自己独立建设的第一座博物馆,是1905年由爱国实业家张謇在家乡创办的南通博物苑。这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博物馆,也是一家民办博物馆——被称作“富人的事业平民的福利”。张謇先生作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开创者和奉献者,为文博人特别是“民博”后来人树立了光辉典范。

按照国际博物馆协会的定义,“公益性”(非营利性)是博物馆的本质属性与首要职责。2015年由国务院颁布的《博物馆条例》规定:博物馆(包括国有和非国有)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

由此可见,民企或个人创办非国有博物馆,其性质就是兴办公益事业。因此所有民营博物馆都面临向“公益型”转型的巨大挑战:如何实现非营利性并维持自身可持续发展?这就意味着像廖茂林这样的收藏大家,必须具有“化私为公”的精神境界。

《诗经·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意为古老之邦,禀受革新使命。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常讲“两个尊严”:“让文物有尊严,让观众有尊严”!这就是“为国宝立心,为人民立命”!

伟人语录:“让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继往圣绝学;

中华瓷典:“海晏河清尊”重光China——开万世太平!

四川茂林博物馆长廖茂林

本文责编:高级编辑黄基秉
tags:

关于我们

轻轻日常百科,分享学习知识网,精彩生活时尚百科。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Your xseozz.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