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居家生活

封神演义神魔传

2024-03-10 居家生活 1 作者:网友投稿

说说《封神演义》原著,也借着电影《封神》公映的热点,跟大家分享一些相对冷门的原著故事。

封神演义神魔传

《封神演义》是小弟我最喜欢的古典小说,也是先入为主。小时候最早接触的中国古典文学就是《封神演义》,而且还是半白话的足本,都看不懂,但也没办法,身边只有这一本书。

高考前夕,俺缓解学习压力的手段之一就是抄书,抄的就是《封神演义》,抄了一个学期,书中那些法宝、武器如数家珍,一些定场诗我都会背了……

基于俺对《封神演义》的了解,所以近期随机更新几篇“封神”的文章,以原著为基础,顺便可以对比一下电影《封神》与原著的异同。本文以综述为基础,简要介绍一下《封神演义》里的世界观——三教构成。

PS,俺研究封神只是业余,所说的内容都是大路货。如果对原著很感兴趣的,推荐一本书,李天飞老师所写的《号令群神》,这本书也是包罗万象,囊括了《封神演义》大量周边和考究内容,俺文中一些思路,也是依照此书而来。所以在此表示感谢,并强烈推荐该书。

最伟大的“设定集”

这本书可以说是天马行空、包罗万象。书中内容基于道家理念和民俗文化,诞生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篇章,也为我国古典神话和民俗文化增添了大量素材——

纣王和妲己的故事、姜子牙直钩钓鱼愿者上钩、哪吒闹海、文王吐子、百子雷震子、杨戬收梅山七怪、十二仙破十绝阵、三教大战万仙阵……

这些内容,有的是历史上本来就有、在书中被二次加工,比如哪吒和雷震子的出身、瘟神、火神、邓辛张陶、庞刘苟毕等民间俗神;有的则完全是作者原创,比如阐教、截教、十二仙(部分)以及鸿钧老祖这些。

但无论原创还是二创,如上典故能流传至今,杨戬、哪吒、十二仙等角色能有今日的人气,民间俗神的盛行万分,都是这本书的功劳。

由此可见,《封神演义》在我国民俗文化中的地位。

但是,这本书,也是有其自身的问题。

比如故事性一般,升级打怪、打不过就叫人的模式延续到结束。角色塑造不一,既有哪吒、土行孙、闻太师、赵公明这种个性鲜明的角色,也有雷震子、韦护这些名声在外,但全书连几句正经台词都没有的超级酱油;更有柏鉴(清福神,封神第一位)、崔英蒋雄闻聘(五岳之三)等连酱油都算不上的路人甲,被封了重要的神……

另外就是前后不一的漏洞很多,比如妲己为首的轩辕坟三妖,死后并没有被封神,而彩云仙子(云神)、高明高觉(千里眼顺风耳)明明写到“灵魂去往封神台”,但封神的时候没他们名字;介绍龙须虎的时候,明明说了他在“封神榜上无名无姓”,但死后却被封神九丑星……还有很多。

而全书最大的槽点,当属故事起因和动机。

封神榜诞生的缘由,书中含糊而过,但在各种场合随处可见的就是“成汤合灭,周室当兴”“XX榜上有名,所以安排你去送死”类似的情节。

本来双方征战中谁胜谁负、谁死亡谁被封神,这些都应该是秘密,但书中那些老神仙们都把这些事儿都剧透完了。

谁生谁死谁赢谁输都是他们安排好的,这些家伙们,几乎都把“阴谋”二字写脸上了。

反正“万事不决就天意”,连哪吒闯祸打死石矶娘娘的童子,都被太乙真人说成“天意”。随后还不过瘾。把石矶娘娘本人一把火也给烧死了……

正因如此感人的故事逻辑,导致后世对《封神演义》的解构和二创,大概是古典文学里最多的。

比起什么“水煮西游”里佛教对道教的暗度陈仓、“大话水浒”里宋江暗杀晁盖的理由……对《封神演义》的解构,几乎都指向了昆仑山的暗箱操作……

但实际情况则是,作者肯定没想那么多,《封神演义》就是一本当时民间流行文化的二创文学,因为明朝神魔类小说风起云涌,特别火爆,等同于现在的同人文。

故事逻辑和动机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弘扬道教和民俗文化,书中对神话角色、法宝、坐骑等描写,可称包罗万象、让人大开眼界,这才是该书在明朝一堆同类小说里脱颖而出,并流传至今的原因。

所以,我认为《封神演义》,中国古典文学里,流传范围最广的神魔设定集。可能不是最全的,但一定是最广泛的。

★如今很多魔幻作品,那些设定都从《封神演义》里取材,而故事中那些漏洞,剧情里的空间,也给了后世解构和二创的机会,诞生了大量《封神》类优秀作品,比如动画片《姜子牙》就是阴谋论一条路走到黑,甚至走火入魔。

★而电影《封神》,除了改写了故事,也把“封神榜”的设定改了——并不是神仙打造的,到底谁能被封神完全未知,只有“天下共主”才能打开封神榜……

阐教、截教之外第三个教是什么

《封神演义》里有个比较争议的地方就是“三教”的说法,书中明确表示,三教是阐教、截教、人道:

“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故此三教并谈,乃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

但全书里只描述了阐、截二教,人道是什么完全没提。有人说人道是“道教”,也有人说是“西方教”、还有认为指的是“人间”……

下面我们细细分析。

《封神演义》的前身,是宋朝的《武王伐纣平话》和元明时期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前者提供了故事模板,后者提供了角色设定。

《三教搜神大全》里“三教”,指的是儒、释、道。

其中道教(道)、佛教(释)比较好理解。“儒”是儒家思想,并不是宗教,而是我国古代的官方意识形态,这里将其并称为“三教”,也是有原因的。

书中罗列了儒释道的圣贤及诸神列传,通俗解释,“三教”就是民俗神话的汇总,其中三种理念泾渭分明但觥筹交错,在老百姓的信仰里,是一个整体,都是中华文化。

比如供奉玉皇大帝的同时,也供奉如来佛,还拜关二哥,就是这个道理。

《封神演义》延续了《三教搜神大全》里对三教的理念,但由于讲述的故事是武王伐纣,当时这几种思想和教派还未出现,所以就用别称来代替。

比如人道,其实就是“儒家”,封神榜里很多商纣和西岐的大将,都被封神了。

这个概念,在第五回《云中子进剑除妖》里,云中子(雷震子的师父)在纣王面前吹牛,一不小心就成了作者的嘴替:

“比儒者兮官高职显,富贵浮云;比截教兮五刑道术,正果难成。但谈三教,惟道独尊。”

★首先,在《封神演义》的世界观里,“道”并非教派,所有的教派、所有的神仙,都是通过悟道、修道而生的。

★其次,云中子实际上是在夸自己的阐教,还贬低了截教一帮人都难以“成正果”、表示儒者的富贵都是浮云。暗示阐教才是修道正统,所以才说了“惟道独尊”。

这里的“儒者”,就是指人道,具体指的是那些官场人物、达官贵人们。

释教呢?就是书中接引道人、准提道人那个“西方教”,属于支援力量,都不算“三大”之内。

《封神演义》就是一本道教小说,对道家文化极力弘扬,甚至作者也有极大可能是个老道(作者许仲琳有争议,有学者表示他只是个编辑,《封神》真正的作者是明代道士陆长庚),作者书中对佛教的态度不能说打压,但把佛教诸多人物的起源,都算在阐教之内。

比如阐教的燃灯道人(燃灯古佛)、惧留孙(弥勒佛)、文殊、普贤、慈航(观音),而西方掌教接引道人(接引佛)见了鸿钧老祖还得行礼。

考虑到燃灯古佛在佛教中过去佛的身份,甚至有种说法——佛教是从阐教里分出来的派系、后来去了西方,吞并了西方教之后成立的教派。

PS,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也有过类似的表达:“阐教即道释”,把道教和佛教都算在阐教里了。

此外,《封神演义》里,对“三教”的概念,其实指代不明。

其中“三教并谈,公议封神榜”的“三教”,就是上面说的阐教、截教、人道。而后面第82回《三教大会万仙阵》,“三教”则是阐教、截教、西方教。

可见作者在写文的时候,前后不统一,比起书中随处可见的漏洞,这些都是小意思。

但只要明确一点,“三教”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就是人间这些俗家、官家、仙家的统称。

书中多处表示“三教原来是一家”“三教共议,佥押‘封神榜’”……意思就是把人间这些看做一个整体,而《封神榜》上的有谁名,要从这些俗家、官家、仙家里选,不再区分(具体后续文章再说)。

那么,阐教、人道、西方教的源头都搞清楚之后,迎来最关键的问题——

截教到底是什么?

道门内战还是神魔之争

《封神演义》的明面故事,是武王伐纣,周室取代成汤,暗线故事,则是阐教灭截教。

这个截教,到底是个什么教?

截教是作者原创的教派,教主是通天教主,这位跟鸿钧老祖一样,也是作者的原创角色。书中有表达:

“盘古生太极,两仪四家循。一道传三友,二教阐截分。玄门都领秀,一气化鸿钧。”

意思就是,鸿钧老祖,有三个徒弟: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这三位从老师那悟道成仙,然后创立了两个教派——阐教与截教。

其中阐教掌教是元始天尊、截教老大是通天教主。那么老子呢?书中大师兄老子是个逍遥自在的人,不掌管教派,身边就一个玄都大法师伺候着。

PS,老子就是太上老君,书中明示了,在第77回《老子一气化三清》里:“话说元始见太上老君驾临,同众门人下篷迎接……”

但书中表示,众人都管老子叫“掌教大老爷”,通天教主骂大师兄的时候,连人家俗家名字都带出来了:“李聃!我和你一体同人,总掌二教,你如何这等欺灭我……”

可见,这个老子虽然不是阐、截的管理者,但这“大掌教”的身份,还“总掌二教”,权力那是相当大啊。结合现实,老子创立了道家学说,其神话化身太上老君又是道教顶流三清之一,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

《封神演义》中,“道”不是教派,而是一个体系,所有的凡人,通过修道、悟道才能成仙。阐教、截教都属于道门。

阐、截大战,严格意义上就是道家的内战。因为《封神演义》本身就是一本弘扬道家文化的小说。

这一点,在书中有过表达。

比如第38回《四圣西岐会子牙》里,王魔就骂姜子牙:“你我俱是道门。只因闻太师相招,特地到此。”,又如43回《闻太师西岐大战》,十绝阵的袁天居就说,“我们先与他斗智,方显两教中玄妙。若要倚勇斗力,皆非我等道门所为……”

类似表述比比皆是,基本实锤了,封神世界观里,“道”是总纲,修炼的法术都属于道门,阐、截二教遵循的都是同一理念、同一修仙效果的。

PS,别再说什么老子是人道/人教的教主了,咱有点常识好吗,都没学过历史啊?但凡见到营销号说老子是人教教主的,直接就不用看了,因为这些连书都没自己读过。

比如虽然阐、截之间经常撕,最后还来一个万仙阵,但严格意义上,双方都是五行遁术,都有坐骑、法宝,从方式方法上看不出他们之间的区别,唯一不同的大致有以下几点:

★立场不同——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说过,助西岐者为阐,助殷商者为截。

但这也不是绝对,比如截教中人——北伯侯崇黑虎就是协助西周的存在,还把他哥——助纣为虐的崇侯虎给收拾了。投靠西岐、后来成为一路元帅的洪锦,也是截教门人。

而申公豹,作为阐教门人,则是助纣为虐,虽然后期叛变了吧,投靠到通天教主的截教门下。

★清俗有别——都是出家人,阐教多是清修之人,截教俗家比较多。

阐教门人,一开始基本都是隐居在上山,很少染红尘。明确“下山”的只有为了封神的姜子牙,带着一堆三代弟子,加入西岐。还有为了抢封神榜跑出来了申公豹,以及开场不久在纣王面前嘚瑟的云中子。

截教门人,不少一开始就是在殷商当官的,闻太师、洪锦、崇黑虎、余化、胡雷等都是截教门人,早已入了俗家。

PS,度厄真人的两个徒弟——李靖和郑伦一开始也是殷商的官员,但全书并没有表达度厄真人是哪个教派的。

在84回《子牙兵取临潼关》里:“且说接引道人在万仙阵内将乾坤袋打开,尽收那三千红尘之客,有缘往极乐之乡者,俱收入此袋内”。可见截教门人,染红尘者、俗家居多。

李天飞《号令群神》里就说明了,有学者认为,书中用阐教、截教之别,暗指道教全真派、正一派的区别。

因为明朝时期全真教势头正猛,全真派是正经出家人,比如张三丰、丘处机;而正一派多是俗家,可以结婚生子,比如茅山道士林正英、一眉道姑吴君如。

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

★成分有别——单说截教,其中门人有男有女,而且还有不少都是非人类。

比如虬首仙(青狮)、灵牙仙(白象)、金光仙(金毛犼)、长耳定光仙(兔子)、乌云仙(鳌鱼)、龟灵圣母(乌龟)、石矶娘娘(石头)……

而截教最强仙人之一,也是一位女性——金灵圣母,闻太师的师父,万仙阵以一敌文殊、普贤、慈航三大士,却被燃灯道人从背后偷袭而死,被封为坎宫斗姆,为星宿之首。

书中明示,阐教门人向来看不起截教,先有云中子在纣王面前贬低截教“难成正果”,后有广成子在碧游宫耀武扬威惹众怒。

万仙阵里,阐教把截教门人一个个打出原形,纷纷嘲笑,连老子都说:“你的门下,长有此等之物,你还要自逞道德清高,真是可笑!”

这就是赤裸裸的物种歧视。

阐教里也有非人类——姜子牙的徒弟龙须虎,何止是非人类,连是个什么东西都不知道。

★修炼地不同——阐教门人修炼地多在山上,截教门人修炼地多在岛上。

阐教就不必说了,从十二仙到燃灯、云中子,各种名山洞府都有名声在外的,而截教门人,比如闻太师和十天君的金鳌岛、菡芝仙的白鹿岛、三霄的三仙岛、罗宣的火龙岛、四圣和吕岳的九龙岛……

既然是岛,且多是在海外。比如81回《子牙潼关遇痘神》,潼关总兵余化龙的儿子——截教门人余德,就表示在“海外修炼”。

书中这样写,也只是为了将二教在地盘上进行区分,山川VS海洋。

但也不是绝对,比如截教门人石矶娘娘的修炼地就是骷髅山,赵公明的修炼地是峨眉山罗浮洞。不过石矶娘娘来自骷髅山是《三教搜神大全》里的设定,而赵公明的民间信仰里的府邸就在峨眉山。这俩属于改不了的设定,只能这样。

★此外还有一个隐藏区分,也是现在的主流观点——阐、截大战,等同于神与魔的大战。

这里面,不单单是由于截教门人大部分都是助纣为虐,而且其中以如今的眼光来看,截教之内,具备一些歪门邪道的元素。

比如散播瘟疫的吕岳,拿着剧毒化血神刀的七首将军余化,专门针对仙人道行的法宝混元金斗,以及不少弟子都是精怪……又比如石矶娘娘,《封神演义》里是个龙套,但在前身《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里,石矶娘娘是大反派,也是众魔首领。

总之,截教的设定,具备当下影视文学作品中各种反派的元素,所以电影《封神》里,把截教改编设定为魔界之中,这个无可厚非。

比较有争议的是,电影里,把阐教的叛徒、姜子牙的师弟申公豹,直接划归到了魔界,让原本的师兄弟反目,少了一层宿命论的韵味。毕竟申公豹在原著中,展示的“飞头术”,看上去有点左道旁门的意思。

《封神演义》,明面上是武王伐纣,暗线故事是阐教灭截教,实际上则是神与魔的大战、仙界与魔界的纷争。

彩蛋,仙与妖的区别

《封神演义》里,截教里不少精怪修炼成仙的角色,但书中世界观里,却还有妖怪的存在,比如妲己为首的轩辕坟三妖,这是为什么呢,二者如何区分?

客观角度,这是书中的bug之一。

因为九尾狐苏妲己,这是武王伐纣故事里的根源,属于娘胎里自带的设定,改不掉,只能这样。非人类采天地灵气,修炼成人形,就是妖怪;但截教中不少非人类修炼,却成了仙人,这是书中无法解释的。

如果强行解释,只能理解为同是非人类修行,拜在正规教派门下就是仙人,自己修炼没有拜山头的,就是妖怪。仙人散发的是仙气,妖怪则是妖气,仙人有编制,妖怪没有编制,大致这样。

而且书中只要是妖怪,就都是邪恶的属性。

而这些没编制的“妖怪”,统一听女娲娘娘指挥。娘娘手中有招妖幡,幡一动,“天下群妖俱到行宫,听候法旨”。

但也比较牵强,比如梅山七怪下山助纣的章节,殷商众将都发现他们是妖怪了。

鲁仁杰曰:“此正所谓‘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今日他三将俱是些妖孽,不似人形。今天下诸侯会兵此处,正是大敌,岂有这些妖邪能拒敌成功。”

这种说法就很奇怪,因为之前殷商旗下,孔宣(孔雀)、丘引(曲鳝)这些也不是人;而大周那边,不说龙须虎是那副造型,就连哪吒现了法相也是“青面獠牙,三头六臂”,都“不似人形”,却没人奇怪。

反倒是梅山七怪一出现,就被标榜为妖怪,大家都觉得很丧气。

《号令群神》书中对此解释了,因为《封神演义》成书过程,是一个历史阶段,早期《封神演义》里是没有杨戬的,后来把杨戬编了进来,为了对账,也把二郎神的小弟们——梅山七圣也编了进来,让杨戬收服他们。

并为了暗示国家将亡,妖孽横行,才把他们编写成了妖怪。

而且早期《封神演义》里,妖怪是无法被封神的,所以妲己这些妖怪都没有被封神。但加入了梅山七怪之后,改变了原有规则,把七位都封神,却把之前妲己这些妖怪给忘了……

可见,妖怪在《封神演义》的定位,主打一个“一前一后”,要么是早期传说模板里自带的,要么是后期为了蹭神魔小说里妖怪的热点(比如《西游记》),而后加入的。

反正这些内容与整体《封神演义》里的道家氛围,有些格格不入。

但随着妖怪的加入,倒是也丰富了这本书神魔“设定集”的属性,可称包罗万象。

而电影《封神》呢,在这个基础上,也进行了些许的调整,最大的变化就修改了原著里妲己祸乱朝纲的设定——福祸无门,为人所召,心怀恶念,妖孽自至。

电影里殷寿(纣王)本来就有夺权称霸的邪念,狐妖只是来“报恩”的,却洞悉后者朝堂野心,所以才要帮助对方实现愿望,二者才能“一拍即合”,这个改动就非常好。

且片中把雷震子也设定为妖类,一个非常明显的对比——九尾狐和雷震子都是妖孽之类的出身,但二者的命运截然相反,暗示了出身的纠葛——妖怪本身并不是邪恶的。

呼应了姬昌那句台词: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

由此可见,电影《封神》,淡化神仙、妖物之间的正邪区别,但保留且强化了神(阐)与魔(截)的对立。

关于“三教”的文章到此结束,随后的文章,我们就开始解构《封神》——谈谈封神的动机,被大家津津乐道的那些“阴谋论”等。

tags:

关于我们

轻轻日常百科,分享学习知识网,精彩生活时尚百科。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Your xseozz.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