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怀孕百科

学而知不足

2023-10-26 怀孕百科 33 作者:网友投稿

学而知不足

译文:学习才能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思考才能获得深远的计虑。

参见《礼记.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学愈进而愈惘出处

学 习

导 读

一个强盛的国家,必然重视教育;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一定尊重知识。

回顾中国五千年来的发展史,我们不得不惊叹于知识的力量——从原始的结绳记事到每秒可计算数百亿次乃至数千亿次的计算机;从古老的飞鸽传书到走进千家万户的互联网;从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神话到科技航天、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所有这一切,无不印证了知识的力量!也正是这种力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这条东方巨龙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学习,是人生的第一要务,是实现人生抱负、成就理想的途径和方法;学习,可以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学习,还可使人聪慧睿智,道德高尚,受人尊重。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学习,重视知识的传承和发扬。《礼记·学记》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指出了学习的作用;荀子提出的“学不可以已”、“锲而不舍”等观念,则是对勤学精神的高度赞扬;宋代大儒朱熹指出“盖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为今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学习方法;“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说明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21世纪是开拓创新的时代,科技革命方兴未艾;21世纪也是体现人才价值的时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进而产生紧迫感和求知欲,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自己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为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积极做好准备。

1【原文】

不知理义①,生②于不学。

【出处】

《吕氏春秋·劝学》。

【注释】

①理义:事理。②生:原因。

【译文】

人不明白事理的原因在于不学习。

【赏析与启迪】

这句话阐明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如果不学习,对事物就没有正确的评判标准,就无法辨别是非美丑,分清真假善恶;人如果不学习,就不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势必处处受挫,四处碰壁;人如果不学习,就不能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自然界面前,只能显得束手无策。

一个没有知识的人,无疑是一个愚昧的人。而掌握知识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学习和实践。通过学习的积累和实践的检验,知识将在你的脑中积淀,成为你自己的东西,再不会消失,别人也偷不走。

现代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教育,主要体现在思想、文化和技能三个方面。思想教育有助于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乃至多技之长,是学生将来开创事业的前提和保证。

2【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出处】

《礼记·学记》。

【译文】

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能明白道理。

【赏析与启迪】

玉石不加工,就是顽石一块,没有任何价值可言;人不学习知识,便会愚昧无知,就不可能成为有用之材。当然,学习的作用不仅限于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还能给人智慧,使人高尚。

一位人类学家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除了先天的弱智外,一般人的智商大体接近。换句话说,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别人能想到的,你也能想到。但是,为什么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事业有成,有的人却一生无所作为呢?除客观因素外,后天的学习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一个人,从一生下来就开始学习说话、学习走路、学习做事、学习思考。如果不学习,就不能成为一个人格完善、有本领的人。歌德说得好:“人不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3【原文】

知之为知①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②也。

【出处】

《论语·为政》。

【注释】

①知:知道。②知:智慧。

【译文】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赏析与启迪】

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有力不能及的地方;一个人的知识再丰富,也总有不懂的问题。所以,无论是做人还是求知,都应该具有谦虚、诚实的态度,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学到更多的知识。

虚荣心是求知路上的拦路虎。生活中往往有这类人,总想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能力或学问,却又不愿勤奋学习,反而不懂装懂、自欺欺人。实事求是,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一个人只有勇于承认不足,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勤勉好学,努力去弥补自己知识上的贫乏。知识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做作,过分的谦虚和过分的骄傲都是不足取的。

与此同时,要努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敢于把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亮出来与别人共同探讨。对的就要坚持,错的就要马上改正。这既是老老实实做学问的态度,也是对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

4【原文】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出处】

《二程遗书》。

【译文】

有德之人学习时一定能做到天天求新。能做到天天求新,就能天天进步。如果不能天天求新,必然天天后退,从来没有既不前进又不后退的人。

【赏析与启迪】

宇宙在不断演化,社会在日新月异地前进发展,人的思想观念同样要求不断求新。

一个追求上进的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身不足,在学习中努力提高和完善个人修养和知识水平。如果做每件事都因循守旧、按部就班,没有创新精神,那么自己就不能进步,社会也难以发展。

求学之路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在知识面前,一旦有了满足感,就会慵懒而不思进取,退化落后就不可避免;反之,勤学不懈怠的人,每天都能学到新的知识,日积月累,就会有长足的进步。

许多人最大的弱点就是想在顷刻之间成就丰功伟绩,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任何事情都是渐变的,只有持之以恒,只有坚持每天学一点东西,不断积累知识,才有助于一个人最后获得成功。生活在这样一个终身学习型的时代,如果不努力学习新知识,就不能与时俱进,更谈不上开拓创新。社会在高速发展,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的知识,不掌握真才实学,又如何成为有用之材?

5【原文】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出处】

《墨子·修身》。

【译文】

读书人要有渊博的知识,但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目的。

【赏析与启迪】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对待学习,光知道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知识,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倡学以致用的原则,尽可能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关键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传承与运用知识。实践才能出真知!只有通过实践,书本上的知识才能真正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服务。

例如,你们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时,应该结合自身实际,主动查找思想认识和行为养成方面的不足,努力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接受文化教育时,要懂得活学活用,用实践来检验知识,巩固知识;接受劳动技能教育时,更需要多用脑,多动手,勤学苦练,才能掌握一技之长。

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实践才能检验真理。社会是最好的课堂,大自然是最好的实验室。

6【原文】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出处】

《论衡·效力》,作者王充,东汉哲学家。

【译文】

人有了知识,就有了力量。

【赏析与启迪】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力量是大而无形的,远古蛮荒到现代文明的演变,就是人类用知识改造自然的结果。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知识的发展史。

知识能创造财富,创造奇迹。从“嫦娥奔月”到宇航员登月,从古道驿站到网络通信,从“大禹治水”到三峡截流……无一不是知识力量的体现。昔日人们做梦都想不到的高科技电子产品,如今已进入平常百姓之家。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很多企业拥有了自主的知识产权,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更强的竞争力,这就是知识力量的体现。

一个人要想告别无知,摆脱愚昧,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学习来掌握知识。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强身健体固然重要,知识的积累同样意义深远,两者犹如人生的两条支柱,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7【原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出处】

《三保太监西洋记》,小说,作者罗懋登。三保太监即郑和,明代宦官,云南昆阳州人,航海家。

【译文】

时间比金子更加珍贵,同等数量的金子买不来相同的时光。

【赏析与启迪】

金钱不是万能的,这世上有许多远比金钱更珍贵的东西。金钱可以买到笑声,却买不到快乐;金钱可以买到药品,但买不到健康;金钱可以买到奉承,却买不到真诚;金钱可以买到美容品,但买不到逝去的青春。

人只有一次生命,每个人都应当珍惜有限的生命时光,尽力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碌碌无为、挥霍光阴的人,背弃了生命承载的意义,更谈不上责任感和上进心了。

敬畏生命,珍惜光阴,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鲁迅先生说:“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那么,虚度光阴的人,也就等同于在自伤自残了。人生短短不过百年,时光一去不复返。如果青春年少时不努力学习,将来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与其把时间耗费在娱乐和游戏上,还不如多积累一点知识、多掌握一门技能。

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吧,机会,永远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

8【原文】

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

【出处】

《说苑·建本》。

【译文】

人们都知道用食物去解决饥饿,却不知道用学习来驱除愚昧。

【赏析与启迪】

肚子饿了要吃食物,这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方式,而要填补头脑中的空白和精神上的空虚,只有通过不断学习,用知识来驱除愚昧、启迪心智。

知识的力量能让愚钝的人变得聪明,让胆小的人变得坚毅果敢,让弱小的人变得强大,让失败的人走向成功。知识不分贵贱,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只要你愿意学,你就能拥有它。

人的先天条件固然重要,但真正能决定人生前程的,往往要凭借后天的勤奋学习。

一个人,不管他的天赋有多好,生存环境有多舒适,都面临着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任务。因此,青少年学生要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修养、一种责任、一种境界。

一切见识与本领,都来自于学习。学习得越多,离愚昧越远,距文明越近。

9【原文】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①。

【出处】

《荀子·劝学》。

【注释】

①禽犊:古代用做馈赠的礼品,此处指名利。

【译文】

君子学习是为了使自身品德更完美高尚;小人学习是为了谋取名利。

【赏析与启迪】

荀子这段话阐明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丰富知识,提高培养品德修养,使自己的人格更高尚、更完美。如果把学习的目标局限于追名逐利上,那就背离了学习的真正目的了。

对学习的态度决定了对人生的态度,在学习中的表现决定了人生中的表现。如果人们树立了学习就是“美其身”的观念,学习的动力就会更强,学习的效果就会更好,人的素质就会提高得更快,人生就会更加快乐,人的价值就会得到更大的体现。

对于一个真正有志向的人来说,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谋生的技能,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学习不仅仅是为了生活,更是为了让生活更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社会,为了他人。

10【原文】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出处】

《杂诗十二首》,作者陶渊明,晋朝田园诗人。

【译文】

青壮年时期过去了就不会重来,正如一天内不可能有两个早晨一样。所以人应当随时勉励自己,有所作为,因为岁月是不会等待人的啊!

【赏析与启迪】

这是陶渊明的一首自勉诗。诗人在感叹时光短暂易逝的同时,告诫人们要珍惜光阴,趁年轻时勤奋学习。

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停止,不会逆转,不可储存,不能再生,更不能复制,属一次性的“消耗品”。做人应当勤奋进取,切莫荒废时光。

处在豆蔻年华的青少年,犹如东方喷薄而出的朝阳,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可塑性大,正是学习知识、掌握本领的最佳时期。人在这个阶段所学到的知识,可以称得上是人生最基本的营养元素,是未来人生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石。随着岁月的流逝,每个人都会慢慢变老,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对知识的不断学习,永远是使人充实和进步的阶梯。

11【原文】

一箪①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②也不改其乐。

【出处】

《论语·雍也》。

【注释】

①箪:古时盛饭用的圆竹器。②回:颜回,孔子的学生。

【译文】

吃的是一小竹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始终没有改变他学习的乐趣。

【赏析与启迪】

本句是成语“陋巷箪瓢”的出处。孔子在赞扬颜回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的同时,阐明了学习的态度首先在于爱学、乐学。

颜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在生活贫困不堪的情况下,依然不改志向、勤奋好学的精神,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

人生在世,应该有一种进取精神。为了实现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初衷不改,自得其乐。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知识分子,经常过着清贫的生活,住着简陋的房屋,穿着粗布的衣质,而志气高昂,奋发向上,这是一个非常可贵的传统。

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相比,当代青少年的学习环境显然优越得多。我们应当珍惜这些有利条件,克服消极懒惰情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抓紧时间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为将来开创人生积极做好准备。

12【原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处】

《论语·述而》。

【注释】

①从:学习。

【译文】

走在一起的三个人中,一定有人可以做自己的老师。选择别人优点去学习,借鉴别人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赏析与启迪】

孔子这句话,指出了两种学习方法:一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善于学习和借鉴别人的优点长处。这种“见贤思齐”的学习态度,有助于自己不断提高;二是“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见到别人缺点就引以为戒,检视自己,这是自我反省和完善的学习方法。

在与人相处时,既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虚心学习,也要从别人的缺点中吸取教训,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向学问好的人学习,可以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向掌握某一技术特长的人学习,可以提高技能;向品行端正的人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水平。

用别人的缺点错误来检视自身的言行,并得到警醒,同样是一种学习。这种学习,可以使自己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13【原文】

知之者不如好①之者,好之者不如乐②之者。

【出处】

《论语·雍也》。

【注释】

①好:爱好。②乐:乐意,喜欢。

【译文】

懂得读书学习的人,不如爱好读书学习的人;爱好读书学习的人,又不如把读书学习当做快乐的人。

【赏析与启迪】

孔子这句话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一个人要想获得知识,爱好学习、乐于学习是前提和关键。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不仅需要学习,还要学得好,学得快,学得精。学习中的辛酸苦辣使我们的感情丰富,学习中的成功使我们增长自信。所以说,在学习中找到乐趣的人是幸福的。

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一般来说,兴趣广泛的人,知识面也就越宽,在事业上会更有作为。而稳定的兴趣则能促使人系统地学习某一门知识,或把某一项工作坚持到底,最终取得成就。当然,也要防止兴趣太广,什么都喜欢而又什么都不专注的现象。建议青少年学生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培养学习的兴趣,有针对性地选学一些艺术课和健身项目,力求德智体全面发展。

14【原文】

学不可以已①。

【出处】

《荀子·劝学》。

【注释】

①已:停止。

【译文】

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赏析与启迪】

荀子这句话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说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是说对待学习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那就是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恒心和毅力,是人获得知识的重要保证。如果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对待学习,或者遇到困难就半途而废,就不可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知识就像环环相扣的链条,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前面的环节中断后,后面的环节自然无法延续。即使回头再去弥补以前学过的知识,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

造成学习停滞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原因是,有的人通过学习取得了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已经够用了。另一种原因是,有的人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产生了挫败感,觉得自己已经无力学习了。

无论是取得成绩还是遇到困难,都不能动摇学习的信念,更不能不求上进、放弃学习。抱定持之以恒的求学态度,知识通过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对你们未来的人生一定有所帮助。

15【原文】业精于勤,荒于嬉。

【出处】

《进学解》,作者韩愈。

【译文】

学业因勤奋而精良进步,以玩乐而荒废退化。

【赏析与启迪】

一个人要想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和成就,离不开勤奋刻苦的品质。若长期沉迷于嬉闹、玩乐之中,不免玩物丧志,使自己一生庸碌无为。

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古往今来,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与勤奋密不可分。

由于对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致使有的青少年学生把接受教育当成压力和负担,学习时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甚至热衷于从事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近年来,少数青少年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造成了学业荒废、健康受损的不良后果。家长们为了让孩子戒除网瘾,几乎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地步。其实,解铃还需系铃人,只要青少年学生能充分认清学习的重要意义,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认识,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中去,外部世界的诱惑就会自动消解了。

16【原文】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出处】

《七绝》,作者朱熹。

【译文】

人在年轻的时候容易学习,等到年老的时候,学习起来就相对困难了。因此,应该珍惜每一寸时光,不能轻易浪费。

【赏析与启迪】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世界上有许多聪明机警的人,为什么有成就的却寥寥无几?虽然原因有多方面,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年轻时不愿勤奋刻苦,虚度光阴,最终一事无成。

人生短暂,青春易老。年轻人应当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抓紧时间学习本领,切莫让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流逝。如果等到年纪大了再去学习,那时候精力衰退,记忆力下降,学习起来就困难多了。

曾听得有同学这样表白:“我年轻,年轻就是资本。”这话不假。但要善于把自己的“资本”充分利用起来,而不是虚度时光,浪费青春年华。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如果不努力学习,不掌握知识和技能,将来走入社会后,连自食其力都困难,还奢谈什么成功?那些美好的梦想,注定是美丽而易碎的肥皂泡。

17【原文】

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出处】

《论语·为政》。

【注释】

①罔:通“惘”,即迷惑。②殆:疑惑难解。

【译文】

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迷惑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对事情就会疑惑而不能确定。

【赏析与启迪】

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掌握它的主旨要领,领悟它的精神实质,才能从中得到启发,有所收益。光知道读死书而不加以思考,就不能学以致用,反而会陷入迷惘;只会空想而不注重学习,就不会明白事物的客观规律。只有学与思相结合,才能提高学习的成效,达到学习的目的。

只有会思考,才会有智慧,智慧只属于会思考的人。爱因斯坦说得好:“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水果新鲜而甜美的滋味,需要你自己去品尝;人生许多宝贵的答案,也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一个人从吸收知识到传承与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思与用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并最终用于实践之中。一个普通人由平庸变得伟大,奥妙在于他在别人尚没有觉察时,及时调整了自己的视角,改变了自己的思考和行为方式,而且实事求是地采取了行动而已。

学思结合起来,积极地开动脑筋,那么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8【原文】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出处】

《礼记·学记》。

【译文】

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互相切磋,就会孤陋寡闻。

【赏析与启迪】

古人传授给我们的学习方法很多,通过与人交流来拓展视野、增广见闻,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善于与人交流,只知闷头读书,便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其知识面也必然狭窄。

与人交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相互学习、借鉴和提高的过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早已过去,它人为地限制了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利于自身进步提高。现代人应该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处在同一个校园环境,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相互间的沟通、交流非常必要。古人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也许你的短处正是别人的长处。通过相互学习与交流,就能“取长补短。”有效地弥补自己的不足,使双方得以共同进步,又能增进彼此间的友谊。

19【原文】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出处】

《菜根谭》。

【译文】

绳子可以锯断树木,水能够贯穿坚石。

【赏析与启迪】

绳子本是纤细之物,却能将粗大的树木锯断;水本是柔软的物质,却能把坚硬的石头滴穿。这本来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竟然变成了事实。古人透过事物变化的现象,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同样需要“绳锯”、“水滴”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人生有限,知识无涯,一个人要想获得丰富的知识,没有任何捷径可寻,唯有勤学苦练、长期坚持。

在读书求知的过程中,同学们所面临的困难也不少。从客观上来说,要抵御外部世界的种种诱惑;从主观方面来说,同学们的心理比较脆弱,意志往往不够坚定,势必会影响学习积极性。俗话说: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只要排除杂念,克服困难,潜心学习,勤奋刻苦,一定会水滴石穿。

20【原文】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处】

《论语·为政》。

【译文】

复习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赏析与启迪】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治学之方的重要论断之一,是历久弥新的宝贵学习经验。

本句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温故”,即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如果一个人不巩固学过的旧知识,就会像猴子掰苞谷,掰一个扔一个,最终白忙活一场。

二是“知新”,即从学过的知识中获得新的知识。学无止境,如果只满足于自己先前所拥有的知识,而不用心去发现新的知识,那他的知识面必然狭窄,无法使自己得以进步和提高。

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里,一定要注重复习功课,总结经验,摸索规律,探求方法,把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消化吸收,存储到你的脑海中。像这样每天积累一些知识,天长日久,就会有巨大的进步。与此同时,要善于从先前学过的知识中体验新的感受,寻求新的知识,始终保持对新知识的渴求。旺盛的求知欲,就是你在知识海洋里畅游不竭的动力。

21【原文】

博学而笃志①,切问②而近思③。

【出处】

《论语·子张》。

【注释】

①笃志:专心一意。②切问:恳切求教。③近思:联系自身和身边的实际深入思考。

【译文】

广泛、专心致志地学习,遇到不清楚的事情恳切地向别人求教,多考虑身边的现实问题。

【赏析与启迪】

志、学、问、思是学习的四个要领,也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虽然知识的领域广泛,门类众多,但相互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偏重于学习一门知识,则难免陷入狭隘片面的误区,影响学习的效果;而广泛地涉猎一些有益的知识,既能够拓宽视野,又能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完善和补充。专心致志是学习的前提和保证,三心二意是无法真正获得知识的。虚心好问是学习的正确态度,有疑不问、不懂装懂的学习效果往往收效甚微。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的捷径,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客观地说,青少年学生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文化、技能教育,和现实社会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在课堂教育之外,要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知识和信息,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增大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选择课外学习内容的时候,还要注意避免急功近利、不切实际的倾向,充分考虑自身实情,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让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真正受益终身。

22【原文】

锲①而不舍②,金石可镂③。

【出处】

《荀子·劝学》。

【注释】

①锲:用刀子刻。②舍:停止。③镂:雕刻。

【译文】

刻一件东西如果不放弃,就连坚硬的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出花纹来。

【赏析与启迪】

学习贵在恒心、毅力和坚持,如果半途而废,再简单的知识也学不会;如果能坚持不懈,善始善终,即使是再高深的知识也可学会。只有以持之以恒的态度,坚定不移地贯彻始终,才能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有个记者采访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为什么你在事业上经历了如此多的艰难和阻力,却从不放弃呢?”

企业家答道:“你观察过一个正在凿石头的石匠吗?他在石块的同一位置上恐怕已敲过了一百次,却毫无动静,但就在那第一百零一次的时候,石块突然开裂,并不是这第一百零一次使石头开裂,而是先前敲的那一百下。”

大凡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往往要比失败的人多一分坚持,就是这最后的忍耐与坚持,决定了他的成就。就像一场比赛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正是输赢的关键。

青少年学生必须懂得,学习贵在持之以恒,最怕半途而废。在求学的道路上,哪怕你已经走了九十九步,还差一步之遥也是失败。志存高远,不断磨炼自己的毅力和勇气,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激励自我,鞭策自我。做到这些的话,你就可以成为明天的强者,戴上成功的桂冠。

23【原文】

君子不羞学,不羞问。

【出处】

《说苑·谈丛》。

【译文】

认真学习、虚心向他人请教,君子认为这不是没有面子的事情。

【赏析与启迪】

学与问,就是指善于向别人学习和请教。好学好问,是求知的有效方法。

为什么古人特别强调不以向别人学习和请教为羞耻呢?因为在古时严格讲究身份等级的社会里,知识的多寡是代表身份高低的一种标志。因此,社会地位高的人要向社会地位低的人学习求教,就常常会遭到一些人的嘲笑,变成丢面子的事情。勤学好问,不但是一种求知的态度,而且需要一定的勇气。

学与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学习,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通过求教,既能答疑解惑,又能发现自身不足,使自己得以不断进步。

人应当自信,但不可自负;人可以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气。

受虚荣心的影响,有的人知识不多,却极为自负,仿佛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古今中外无所不晓,既好为人师,又不懂装懂;有的人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不主动向别人请教,怕“丢面子”,干脆不求甚解,敷衍了事。这两种虚假轻浮的求知态度,人为地阻断了获取知识的途径,让人止步不前。

24【原文】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①。

【出处】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

【注释】

①见:通“现”。理解,明白。

【译文】

读书的遍数多了,书中的意思自然就会明白。

【赏析与启迪】

在求知的道路上,没有任何捷径可寻,唯有多读、多看、勤思考,才能有所进步。

知识的获得,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钻研、反复琢磨的结果。再难懂的书,再深奥的道理,只有多读、多思考,才能深入理解,融会贯通。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奏。”即使是同一本书,前后阅读的效果也会有所差异。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首先就要做到多看多读,在读的过程中加深印象,进而准确地理解书中内容。

唐代诗圣杜甫曾写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说明了“读”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克服懒惰思想和畏难情绪。尤其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教科书,往往比较枯燥乏味,不及消遣类的书籍那么吸引人。但正是这类书籍,才能真正增长知识和技能,是你们将来步入社会后建功立业的利器。

走马观花、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除了耗费时间和精力,无法取得学习的实效。学习知识的不二法门,就是勤学苦读。

25【原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①。

【出处】

《冬夜读书示子》,作者陆游。

【注释】

①躬行:亲自实践。

【译文】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浅显不足,要透彻地了解事物的本质,非亲身实践不可。

【赏析与启迪】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传承与运用,在于指导生活。学习知识如果不与实践相结合,即使学识再渊博,也只是知识的奴隶。况且,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检验、补充和完善。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经典故事: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少年时就熟读兵书,军事理论知识十分丰富,实战经验却十分有限。孝成王在位时,赵国和秦国在长平交战,任赵括为元帅。赵括自恃精通兵法,根本不结合双方兵力、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夸夸其谈,盲目指挥,最终损兵四十五万,自己也被秦军所杀。这就是“纸上谈兵”的出处。

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如果只学不用,光说不练,那么再好的理论知识也不会有实际价值。

有的同学平时讲起书面理论来头头是道,公式、定义倒背如流,但在日常生活中却不能充分运用这些知识,致使学习与生活脱了节。这同样属于“纸上谈兵”,很难收到学习的实质效果。所以,青少年学生必须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努力从实践中检验和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真正实现由“拥有文凭”向“拥有能力”、“学了什么”向“学会什么”的转变。

26【原文】

博学而不自反①,必有邪②。

【出处】

《管子·戒》。

【注释】

①自反:自我反省。②邪:邪恶,不正当。

【译文】

人如果不善于反省自己的作为,即使知识再渊博,也会干出不正当的事情。

【赏析与启迪】

一个人学问再好、本事再大,如果不善于自我反省,就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更不会有自我提升的愿望。

人之所以会做错事、走错路,不单是外界的诱惑太大,更多的是自己的欲念太强。一个常常自我反省的人,不仅能让理智战胜邪念,还可以及时知晓自身不足并加以改正。

自我反省对任何人都可以起到有益的作用,因为它带来的不只是智慧,更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虽然博学多才,但由于不愿自我反省,不懂得约束自我,反而犯下了比常人更大的错误,给社会造成了更大的危害。

反省是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好方法。通过反省,可以看清自己存在的不足,以便于及时弥补和改进;通过反省,可以洞察心灵的污垢,让自己的道德品质不断提升;通过反省,可以提醒自己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从而摒弃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7【原文】

博学①之,审问②之,慎思③之,明辨④之,笃行⑤之。

【出处】

《礼记·中庸》。

【注释】

①博学:广泛地学习。②审问:详细地问,指深入探究学问。③慎思:谨慎地思考。④明辨:明确地分辨。⑤笃行:切实履行。

【译文】

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深入地探究学问,认真思考,明辨是非,切实履行。

【赏析与启迪】

学习应当做到五到:即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最终取得学习的实质效果。

一个人在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之后,就要意志坚定,不畏困难,并付诸行动。学问是苦根上长出的甜果,只有刻苦地、不间断地学习,才能掌握与运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除学校进行的课堂教育外,在课余时间还可以多涉猎一些有用的知识技能,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学业素养。不仅要锻炼自己的智商,还要培养自己的情商,懂得做人的艺术,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要有严谨的态度。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应深入了解,反复思考,切忌不懂装懂。网络及课外读物上可能含有不健康的信息,不能良莠不辨,要有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对一些精神垃圾要坚决抵制。

28【原文】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①,又不可自大②。

【出处】

《日知录·自视欿然》。

【注释】

①自小:自卑。②自大:骄傲。

【译文】

人在学知识的时候,既不能自卑,也不能自大。

【赏析与启迪】

鲁迅先生曾鼓励年青人切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可妄自尊大。过分看轻自己,容易挫伤学习的积极性,阻碍求知上进的步伐;骄傲自满,狂妄自负,则会使人在自我陶醉中丧失求知的热情和动力。

人在求知的过程中,应当自信但不可自负。知识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无论你富有还是贫穷,不管你天资聪颖还是资质平平,只要你勤奋好学,知识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在知识面前,谁也不能骄傲自满,就算你自认为学识渊博,但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更何况,就目前而言,人类对自然领域的所知不及万一,即使穷尽一生,所能学到的东西也非常有限。

有的学生来自偏僻的乡村,物质条件逊于其他学生;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无法参与一些竞技性较强的活动;有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缺少天伦之乐;有的学生遇到过挫折和打击,心理留下了阴影;有的学生不善于和别人沟通,平时比较孤单……诸如此类的情况,导致他们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学习的信心不足。而与之情况相反的另一类学生,则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认为自己条件比别人优越,知识比别人丰富,不需要再花时间充实自己,懒惰厌学现象较为突出。

自卑和自满,是两种极端,显然不是正确的求知态度。前者过分强调客观,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后者自以为是,故步自封,使自己无法得以提高进步。

29【原文】

学古之道,犹食笋而去其箨①也。

【出处】

《默觚·治篇五》,作者魏源,清代文学家,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

【注释】

①箨:竹笋上的皮。

【译文】

学习古人留下的知识,好比吃竹笋必须除掉笋子外面的笋皮一样。

【赏析与启迪】

无论多么好的书,都有它的不足之处,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都有其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与时代政治、社会需求、人文理念是密不可分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之中。如果不结合实际,照搬前人的那一套,不仅不合时宜,还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因此,我们在对前人的知识进行学习和借鉴时,一定要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灵活传承与运用,切忌生搬硬套。

由于成书时间、社会制度的不同,一些传统文化著作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因此,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时,要注意了解当时的历史和人文环境,汲取其中的精髓而舍弃不健康、不合时宜的糟粕。通过这种“食笋去箨”的学习方法,从伟大的文化积淀和智慧资源中吸取有益的养料。

30【原文】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①而不竭。

【出处】

《周易外传》,作者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此书是论述《周易》来表达自己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

【注释】

①引:传承与运用。

【译文】

才智只有在实践中才会日益增长,思维只有在传承与运用中才不会枯竭。

【赏析与启迪】

才能与智慧要在实践中运用,才能够得到巩固与提高;思维只有不停运转才会敏捷,思路才会越来越广。

王夫之从学习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与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非常吻合。据有关资料表明,人类大脑的利用率仅有5%,这就意味着还有95%的开发潜能。因此,人只要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思维能力就会日益增强,掌握的知识也会日趋丰富。

青少年学生在校园里完成了一定程度的文化教育,掌握了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但这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有用之材”还十分遥远。一个人掌握知识、拥有学问并不困难,难的是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如果不能在现实中发挥专长,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岂不是荒废了学业,虚度了青春?

人脑这台“机器”,若长时间不运用,其思维功能就会渐渐衰退,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也会随之下降。懒得动脑的结果,带给自己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匮乏,还伴随着生理机能的退化。

31【原文】

他山①之石,可以攻②玉。

【出处】

《诗经·小雅·鹤鸣》。

【注释】

①他山:别处的山,借指其他地方或其他人。②攻:磨砺。

【译文】

别的地方的石头,可以用来磨砺自己的玉石。

【赏析与启迪】

这句话喻指能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的外力。

人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完善的过程。任何人都有长处和优点,同样,也有缺点和不足。当我们发现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时,要谦虚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为自己所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人应当具有谦虚包容的胸襟,善于吸取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tags:

关于我们

轻轻日常百科,分享学习知识网,精彩生活时尚百科。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Your xseozz.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