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初等教育

什么是初等教育

初等教育专业以培养中小学急需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教师为主,以培养幼儿教师 及妇联、公 初等教育安、武警、医院等部门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员和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师为辅。

而且现在初等教育在大学是一门专业,而针对文理科又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计算机程序设计,信息技术课程教法,图像处理,动画设计与制作,课件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现代远程教育,摄影技术,数字摄录技术,数字视频与非线性编辑,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课程。

初等教育和小学教育一样吗

道德学习与科学知识学习有很大不同,并非熟能生巧,而是要经历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提高德育成效,需要班主任辨析学生道德学习处于哪一阶段,然后根据该阶段的特点选择对应的教育方式。本期刊发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沈嘉祺关于德育工作的第二篇——

—————————————————————

道德学习的意义在于个体品德的形成,即具有稳定性特征。但在道德学习与日常生活中班主任不难发现,学生对外界规范的接纳程度及行为表现是不断变化的,例如学生的某些问题经教育后似乎有所好转,但过一段时间又故态复萌。这是因为道德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历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要经历顺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顺从阶段。这是学生道德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对外界规范的接受是因为大家都这样做。例如小学生入学后,班主任会进行规范教育,虽然有时学生会不情愿,但大家都这样做,学生也就遵从。在这个阶段,学生在认知上对所执行的规范并无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认可,只是为了逃避压力、避免冲突而采取的行为。这是一种他律,一旦这种压力解除或是不在他人的注视下,学生就可能重新恢复原有行为。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班主任在班与不在班时学生表现不一样。

认同阶段。这是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整合的阶段。道德学习与科学知识学习、技能学习不同,它是一种以社会规范为载体的价值学习,解决的是“信不信、愿不愿”的问题。学生对社会道德接受与否主要取决于对道德价值的判断,在价值选择中,学生对外界的反映不仅关乎知道了什么,也涉及体验了什么。例如,班主任教育学生做人应该诚实,于是一个学生迟到后告诉班主任是因为赖床才迟到,结果班主任批评了他;另外一个学生同样因为赖床而迟到,但该生告诉班主任是因为生病多睡了一会儿才迟到,结果班主任没有批评他,还十分关心这个学生。这时,受到批评的学生尽管在认知上知道诚实是美德,但他是否会坚持呢?如果学生没有在情感上认同这一价值,就难以将这种要求当作自身的规范来加以实践。

内化阶段。这是学生把外部要求转化为自身需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学生不仅认可了这些规范,而且在反复实践中将其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原则和信念。一旦自己的行为有所偏离就会感到不安、内疚,于是会纠正自己的行为,以达到个体道德上的自我和谐。此时,学生的行为由内在的价值信念所驱动,具有高度自觉性、主动性与坚定性。

学生道德学习阶段的理论提示,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树立这样的观念:

首先,德育是一项长期反复的工作。学生的道德学习是在社会要求和自身需要矛盾、冲突中进行的,所以学生不可能轻易接受这些观念,即使学生认可了这些规范、观念,但在实施中还会面临多种困难和考验。所以,班主任要做好长期教育的准备,反复抓、抓反复。

其次,德育的关键在于促使学生由他律变为自律。学生在他律阶段对规范的遵守只是一种顺从,要促使学生自觉、自治、自律,就要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认同规范。因此,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时要注意方法和手段,不能以简单粗暴的奖惩、压制来管理和教育学生,应多以价值辨析、实践体验来感化学生。

再次,实践是学生将道德内化的重要手段。学生道德学习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整合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道德认知只是一个方面,要使道德内化为学生品德,需要反复实践,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会有情感体验,才会在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中不断坚信自己所遵守的规范。比如儿童从小在家庭养成了劳动习惯,那么当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时儿童就容易认可“劳动最光荣”这一观念。但是,如果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校提倡的观念不一致,那么班主任要改变学生原有习惯是非常困难的。

总之,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时应先辨析学生道德学习处于哪一阶段,然后根据该阶段的特点选择对应的教育方式。同时,班主任还应时刻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助于学生将所学内化。

(沈嘉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从事德育与教师教育的研究与教学。专著及主编的教材有《初等教育德育论》《小学班队管理》《小学教育实践手册》等)

《中国教师报》2020年12月02日第11版

作者:沈嘉祺

tags:
Copyright Your xseozz.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